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时政 正文

省两会上两位宁波农民代表热议现代农业
2018年01月29日 09:3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万笑影 梁国瑞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1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万笑影 梁国瑞)“很多人一见面就问我,‘种植规模有多大’,我看,这个思路早就落伍了。”

  “对对对,现代农业,光拼规模已经不行了,给农产品注入附加值才有前途。”

  1月28日,记者在宁波代表团驻地采访时,偶然看到两位从事农业生产的代表,正在热烈讨论着农业的未来前景。

  在许多人看来,农业现代化意味着规模化种养殖,那么,这两位农民代表为何有如此“另类”的观点?且听他们怎么说。

  从事水果种植20年,省人大代表、宁波市北仑区小港新野瓜果专业合作社社长汪贵章跑过很多地方,对比过各种农产品的种植、销售情况。他发现,同质规模化种植意味着集中上市、产品单一,“单一纯农业卖不出好价钱,从量化到精品化,再到附加文化,才是未来的农业方向。”

  那么,文化怎么“加”?省人大代表、慈溪市予希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成央珍举了一个例子,让汪贵章代表频频点头。“比如来农业基地过生日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在某个水果产品上体现他的生日日期、生日祝福等等,打造具有农业特色的‘私人订制’主题生日。”

  “也就是说,用‘文化’打通了农业和市场之间的通道,改变了从田头到中间商再到销售点的传统销售模式。”汪贵章代表接过话茬,“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了,‘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就是一种途径。”

  从一个水果挖掘出一条“甜蜜”产业链,已成为众多农业种植户的共识。比如一串小小的葡萄,在田间地头不过值十几块钱,加工成葡萄汁后价格就能倍增;而如果是周末假期到田间旅游采摘,甚至,将葡萄作为盆景观赏,卖价一下子增加几十倍、上百倍了……在汪贵章代表看来,还是要“做好一道加减题”——做减法,就是不要以“规模”为目标,减去“同质化”;做加法,就是要加文化、体验……“这样,才能越过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做农业。”

  但是,“穿着雨鞋进,还是穿着皮鞋进?”却成了汪贵章代表和成央珍代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避不开的一个难题。“农业用地对‘局部硬化’有限制,那么,面对坑坑洼洼的泥土地,怎么变才能不至于让游客望而却步呢?”汪贵章代表出主意了,政府对于农业类型的规定,需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做进一步细化,“比如,可以分为生产型、城市配套型、服务型和文化型。”

  “软件”问题也同样存在,“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就意味着不仅需要优秀的农业人才,还需要加工业人才、市场营销和服务型人才等等,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道考题。”成央珍代表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进行农业人才结构的调整,“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生力军。”

  谈兴正浓,一场会议马上就要开始,汪贵章代表和成央珍代表匆匆结束了交谈,一边步入会场一边约好,“下次,再好好聊聊。”

 

 

  


编辑:周文丹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