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城事 正文

75岁发起“爷爷团”法律工作室
2017年12月05日 10:37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任社

  张举直(左)上门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照片由本人提供

  你想过当自己82岁时在干什么?打打太极拳,晒晒太阳,颐养天年?

  宁波82岁的退休教师张举直选择以非常特别且辛苦的方式来过晚年——成立“爷爷团”法律工作室,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举办法治讲座等。

  昨天是国家宪法日,张举直老人走上了宁波市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的颁奖台,精神矍铄。

  1 “爷爷团”法律工作室义务为百姓提供法律帮助

  张举直是奉港中学退休教师,肢体残疾,一直以来都热爱法律,曾去杭州专门学习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退休后就从事起法律服务工作。

  “这么多年的法律工作让我看到了许多群众法律意识的淡薄,义务为百姓提供法律帮助的想法便产生了。”2010年,张举直和几位检察院、法院退休的老人闲谈时不谋而合,决定开设工作室免费为身边群众解答法律问题。2011年8月,岳林街道新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挂牌成立,这也是奉化首家公益性质的社会普法类工作室。

  “法律必须被信仰,司法必须被尊重。我们的工作要为社区居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综合法律服务工作平台,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协助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等,都是免费的。”这个工作室也被大家称为“爷爷团”法律工作室,墙上挂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工作室的成员们都已头发花白,他们是86岁的林崇庆,82岁的张举直和孙常熊,75岁的邬德才,85岁的谢定康老人今年7月因病去世。

  工作室每周三8点准时“开张”。这几位居住在城区各个地方的老人风雨无阻,每周三早上6点就出门。

  去年,年过八旬的应老伯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法律工作室,请张举直帮他写诉状,要求其小儿子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张举直了解情况后,不但帮老人写了诉状,还让其小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应老伯临终前,小儿子在父亲的床边痛哭,发誓今后一定会承担起赡养母亲的义务,让老人了却心愿,平静离世。

  为在单杠上锻炼摔伤的群众维权,为出借资金无法收回的群众法律追债……工作室也渐渐吸引了其他社区乃至宁波市外的人慕名来求助。截至今年7月底,工作室累计接待咨询者8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65余份。

  2四处奔波,做好法治宣传员

  除了社区里周三开张的工作室外,张举直在家里也设了个工作室。“单单周三上午还不够,我就让大家来家里。”因为脑梗阻,张举直的工作台上放了强力定眩片等多种缓解头晕、头痛的药,同时,患有慢性结肠炎的他,经常要忍受腹痛、腹泻之苦。

  “法律在不断更新,但群众意识却相对淡薄,我希望在有生之年,通过免费开展法律咨询与宣传,让更多群众更好学法、懂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本该颐养天年的法律工作室成员,除了在工作室“定点”提供法律服务外,还四处奔波,做起了法治宣传员,给居民开法治讲座,送法律下乡。

  这几年,张举直先后在锦屏、岳林、松岙、裘村、尚田等地宣讲法律知识,每次去偏远镇(街道)宣讲,张举直必然清晨5点起身,6点不到就出门赶公车。他指指喉咙说,讲座讲好,为排队的咨询人回答问题后,喉咙每次都会又哑又痛。

  而一旦有人电话求助,无法上门咨询时,腿脚不便的他,便会骑着电动车上门服务。

  3编了一本20万字的普法书,即将付印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法律在修改,知识在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用得着的时候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张举直说,这也是工作室其他人常说的一句话。

  近些年,张举直自掏腰包订阅和购买了不少法律报刊和专业法律理论书籍。他不仅积极学习新法,吸收新的法律知识,还坚持用电脑上网,把每周接待咨询法律的问题归案备份,以便日后查询。

  今年,张举直还把收集到的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全国各地的176个典型案例汇编成册,独立编辑近20万字,起名《法律就在你的身边》,目前该书正在进行第三遍校对。

  昨天,老人欣喜地告诉记者:“这本书马上就要付印了,我打算做为工具书来免费发放,也发到街道、社区、村里的调解室,让大家学法,守住道德底线,不触法律红线。”


编辑:王波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