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区县之窗 正文

海曙特殊教育三十年: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7年11月22日 19:24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蒋炜宁

  

  达敏学校五年级学生的生活技能展示。

  达敏学校师生走进社区教学。

  达敏学校学生在多感官室学习。

  达敏学校毕业生的文具商行开创宁波市“智障学生创业”先河。

  在高塘小学,特殊需求学生在资源教室学习。

  海曙区随班就读有效教学教研活动在达敏学校举行。供图海曙区教育局

  今年,达敏学校迎来了建校三十周年。这30年里,以达敏学校为代表的海曙特殊教育在不断刷新历史:

  1987年,海曙区人民政府创办了宁波市唯一的一所智障儿童学校——达敏学校;

  1993年,海曙区人民政府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

  2002年,海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全减免就读,开创了历史先河;

  2003年,达敏学校内创办了智障学生职高班,第一届年满18周岁的毕业学生100%就业,创造了宁波智障教育的历史;

  2011年,海曙区举办了融合教育国际论坛;

  2012年,海曙区“以融合教育为支撑的区域特殊教育体系”荣获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秀奖;

  2014年,海曙区《培智学校社区融合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教育教学成果荣获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多年来,海曙区以智障孩子未来社区中的生活为核心,让孩子走出校园,融入社区,以公园、超市、医院、茶馆等为学习场所,实现学校、社区良性互动,进行融合式教学,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在达敏学校中,轻度智障学生识字在2000个以上,首届职高毕业生100%就业,其中一名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想不到中国在特殊教育领域做得这么好,日本学校做不到的,中国做到了。”日本筑波大学特殊教育系圆山繁树教授如是评价。

  实践恒爱每个特殊孩子

  “教育的成功,不仅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还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合适的教育。”海曙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陈早挺介绍,该区运用了多种渠道满足特殊需要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家长可以自愿选择: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在家里接受义务教育,这三种形式保证了全区“三残儿童”入学率在98%以上。

  为了贯彻爱的信条,达敏人提出了“一切为了智障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教育理念,他们践行“让孩子们学会穿衣吃饭比学会1+1=2更重要”,把智障孩子的课堂直接设置在社区,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

  小华患有唐氏综合征,刚到学校的时候,他不会穿衣服、穿鞋子,喜欢憋尿,常常尿裤子。老师有意识地训练他上厕所,还编了一些口诀帮他记住穿衣穿鞋的步骤。在入学第一天,学校曾让家长写下心愿,小华的妈妈写下了“有一天孩子能和我说话”。当时的小华只会说“爸爸”“妈妈”,不会完整地说一句话。学校为小华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还带领小华走进公园与人交往,走进医院学习看病,走进超市学习买东西。几年下来,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会背《三字经》,会唱歌,妈妈夜班回来还会倒热水给妈妈喝,“给家庭带来了很多很多的欢乐。”

  “有些智障孩子学习1+1=2需要两年,比起知识,让他们学会生活更重要!”达敏学校副校长陆雪萍说,智障孩子本身迁移能力差,直接从社区中去寻找教材,让他们直接去社会中学习怎样自理、自立,更有效果。从1998年开始的每学期几次的社区活动,到现在每周固定一个半天的社区课堂教学,学校已经形成了“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知能整合,知行合一”的达敏教学理论。

  重度脑瘫的君君9岁了仍然不能站立和走路,家长焦急万分。海曙区教育局和达敏学校将君君名册挂到学校,将知识送到她家里。长达9年的爱心送教活动,志愿者老师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风雨无阻。慢慢地,君君能开口说话了,学会读书认字,还顺利成为达敏学校的毕业生。“让每一个适龄智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位送教老师说。

  海曙区在破解了特殊需要儿童的就学难题后,转向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从社区教学课题、生涯教育生态课程课题,到提高区域随班就读有效性的行动研究、融合教育背景下资源教师特教能力培训的模式研究,一系列科研课题的探索,助推融合教育科研向发展创新转变。达敏全体教师编写的三套24本教材成了浙江特殊教育学校征订教材,在全国同类学校中有400多家使用。出版的《培智教育社区化达敏的实践研究》24万字专著,为我国特殊学校开展社区融合教学开辟了一条有效之路。

  融合关爱温暖特教路

  海曙区将特殊教育放在了海曙教育品牌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区域特殊教育体系,形成以区支持性教育资源为核心,以达敏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卫星班为补充的融合教学体系。

  该区首创了特殊教育协作理事会,从2005年成立至今,已联系全市100多家社区、机构、企事业等单位,吸纳1000多名理事成员,创建了全面完整的特殊教育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把社区当作了课堂和校园,全社会资源都可以变成教学资源,设施齐备而有着丰富教育资源的社区就是最好的直接学习之地。”达敏学校副校长周旭东说,“我们的老师比学生还要多。”学校目前有106名学生、30名教师,师生比为1∶3.5,但是社会上的“兼职教师”人数远远超过了学生数。

  达敏学校的课程里,高年级的学生有实地购物的教学内容。开心人大药房在所在社区秀水社区的介绍下,成了达敏学校的教学点,并专门制订了教学点工作条例。两三个礼拜就接待一批孩子来上课,每次人数在一二十人。他们店里有20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店员除了教孩子们买药流程外,还教用药知识,诸如什么药治什么病,并且还带孩子们跟顾客交流互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当时的店长郑旭飞说了她的两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达敏学校的老师竟然把学生教得这么好,没有一个淘气闹事的;二是想不到顾客们对孩子的态度竟然如此热情友好,没有一个表露出不耐烦。

  海曙的特殊教育一路走来,得到社会各界一路的关爱。达敏的新校舍新增了康复中心,中心的设备是由香港泰昌祥集团顾国华、顾国和慈善基金会捐资80万元购置的。达敏师生外出上课穿的粉红色荧光背心是区交警大队的郝警官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而特别设计、某外贸服装公司赠送的。学校今年9月开张的“慢节奏”洗车房是宁波宁兴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专门用于学校职高班学生进行就业实践操作。

  “以前达敏学校毕业的学生从事比较多的是清洁工,后来有了糕饼店店员,又有了自主创业的。从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到百分百就业,再到创业,我觉得我们的学生非常了不起!”讲到这几年特殊教育的发展,海曙区教育局局长郁建军一脸骄傲。

  反哺大爱撑起一片天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经常挂在海曙特教人嘴边的一句话。在他们看来,全社会都来关心特殊教育,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和老师也将竭尽所能回报社会。

  达敏学校场地一直向社区开放,定期邀请智障人士进校参加活动。在海曙区残联的领导下,海曙区组建了以达敏学校教师志愿者为主体的巾帼文明岗,老师们定期义务到社区进行教育康复服务,如到海曙区残联组建的鼓楼街道“博爱乐园”、段塘街道的“怡情楼”等社区残疾人活动中心进行专业指导。

  依托达敏学校的优质资源,该区还创建了海曙区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在普通学校开设资源教室,特殊孩子也能在普通学校就读,目前已实现中心城区中小学的全覆盖。记者在高塘小学的资源教室看到,这里有三间专用教室,主要设有个别语言训练区、学习方法辅导区、肢体运动感统训练区、蒙台梭利学习活动区等八大功能区,有专业的老师对个别智力、心理、精神等方面有轻度欠缺的学生“根据需要提供支持”。

  在海曙,还有一条特需教育专线。2010年10月29日,达敏学校开通四年之久的特殊教育服务热线87286303正式加盟宁波市的81890求助服务中心,这是浙江省唯一一条服务特殊人群的热线。服务不仅面向宁波全市,而且辐射省内外,对象为智障儿童以及有学习困难、自闭症、情绪障碍儿童的学校教育等。学校每位老师除了轮流值班接受咨询外,还接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和家长进行面谈。

  “月虽残,亮如雪,高挂天空谁笑缺”,海曙特教人以“恒爱”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晴天。

  “恒爱”托起的“中国样本”

  一所达敏学校,见证了海曙特殊教育奋发向上的三十年。

  如今的达敏学校,校舍是一流的。这三十年里,达敏学校历经四次校址变迁,校园面积不断扩大,区政府投入2500万元进行了改扩建,现校舍占地10225平方米,新增了一幢功能康复楼,孩子们可以享受康教一体的教育服务。

  如今的达敏学校,师资是一流的。在对特教教师的培养上,海曙区力度空前。达敏学校全体教师均赴日本筑波大学和筑波大学的附属久里浜特别支援学校进行过专项培训。在强有力的培养机制下,达敏学校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全校30位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名、省特级教师2名、市名师3名、市学科骨干3名、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名、市级教坛新秀5名,5位教师分别参加省特殊学校教师基本功比赛,每一届都获得一等奖,一名教师荣获浙江省首届优质课评比第一名。作为海曙区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基地,全区新入职教师都要先到达敏学校培训“职业心”。

  如今的达敏学校,教学是一流的。通过整合多方资源,达敏学校真正做到了“开门办校”,实现“社区大课堂,生活为教材,居民似教师”,使特殊孩子在一种完全真实的社区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入式教学”。

  如今的达敏学校,特殊孩子同样活出了精彩。“唐宝宝”张浩成了音乐会上的指挥师,长大后在烘焙店工作;“问题女孩”崔晓雅成了全国特奥冠军,并成为超市的员工;自主创业的孙澄,经营着自己的文具店,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海曙为什么可以创立一个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答案是:爱!残缺的花朵需要雨露的浇灌,残疾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海曙区委、区政府把特别的爱给了特殊教育,社会各界把暖暖的爱给了特殊孩子。

  在“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中,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实现社区融合的理念已为多数人接受,但真正做好的少之又少。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汪海萍教授认为,海曙区和达敏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受教者权益的特殊教育“中国样本”。

  据统计,海曙的特殊孩子有1/4是自闭症孩子。在社区融合教学取得实效的基础上,海曙区又把改革焦点放在了自闭症研究上。该区分别与日本筑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合作,深入研究中国式的自闭症教育模式和推进海曙区普通中小学自闭症儿童教育实验研究项目,希望这样的研究能给自闭症孩子带来有意义的影响。温柔的坚持,宽容的接纳,为每一位特殊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让每一个特殊孩子更有尊严地生活,海曙特殊教育一直在路上……


编辑:仇欢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