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城事 正文

温故丨二十年前他救下一条人命 还有一门绝世手艺
2017年07月19日 10:13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醉 王淑玮 应磊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7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醉 王淑玮 应磊)历史的书卷永远为后世留足了空白页,不待落款,前文已斑驳。

  斗转星移的街巷鸣起嘹亮的汽笛,穿街走巷的叫卖声悄悄退场。老去总会被怀念。一把糖画,一串糖葫芦,一块臭豆腐,叫卖什么似乎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声声叫唤接通了时代脉搏,而这脉搏会与每个个体的心跳互相牵扯。

  老去又何仿!

  退去的是时代,退不去的是扑面而来的新知。“竹篓”年岁不轻了。在祖辈的手艺人手里,它们占据了大部分生活用具和农用器具,举足轻重。到了父辈,它们隐居在“食品包装盒”一族,有些落漠。可如今瓷胎与竹编相遇相知,它以时尚的名义卷土重来,声势更甚从前。

  老去又何仿!重新捋捋“白发”,每一丝皆是碰撞与启示,这便是我们栏目想要传递的“温故”的力量。 

  

  棕编

  张叔的人生曲线是从1999年的冬天开始逆扬的,戏剧且江湖。

  那年,广州珠海的冬天不算太清冷,可某天清晨张叔一打开自己古玩店的卷闸门,却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个面容灰白、满头白发的清瘦老人直挺挺躺在门外,一动不动,四周围着一群路人,谁也不敢上前。

  “怕是出事了!”张叔报了警。

  在警界线拉起的忙乱中,张叔的脑子里快速转过无数可能,碰瓷?犯病?对于他这个从宁波宁海背井离乡而来的“外乡人”来说,隐忧和害怕并存,直到120救护车把他当作“钱包”一起带走,要他垫付二千元的医药费,他才回过神来。

  

  张叔想过撒手不管,可最终还是觉得该救人一命,便取了钱押上了这笔医药费,医院打发他走了,而他也以为此事了了。

  不料几日后,医院再次来电,喊他去结帐领人。就这样,张叔莫名其妙捡了一个陌生老人回到店里。这时,一直“沉默是金”的老人才开口说话。老人姓冯,四川宜宾人,他仅有的哑女不久前被拐卖,老人一路风餐露宿,寻女至此,终因体力不支,心力憔粹晕倒在张叔的店门口。

  如此遭遇,张叔听闻恸切不已。他决定收留老人。就这样,老人白天出门找女儿,晚上回到店里住,而日子一久,张叔发现这位老人不简单,来自江湖。

  此江湖,非彼江湖。

  老人祖籍余姚梁弄,祖传一门棕编手艺。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棕编就已在余姚出现,历史非常悠久。老人家里世代以此为生,兵荒马乱年代一路卖艺,一路迁徙。元代时迁到四川宜宾。都说走江湖,武与艺缺一不可。有武管命,有艺管饱。因为沿途卖艺,凶险难料,老人的家族还世代习武,身藏不露,这让张叔很是遐想。  

  “我没什么好报答你的,身上最值钱的就是一门老祖宗的手艺,我把他传给你吧!”有一天,老人突然对张叔这样说。老一辈学艺,最讲求规矩,老人祖传的“棕编”向来传内不传外,这次也是破天荒了。可张叔似乎对那神秘的武学更有兴趣,棕编非他志向,直到邻居们听闻纷纷想来拜师,张叔才领悟到“身有千金,不如薄艺在身”的道理,决定潜心学习技艺。

  而让张叔的习艺路变得不同凡想的是,老人虽然不把全套的武功和内功教授给他,但还是把基本的功夫把势传授于他了。

  张叔一边练把势,一边练棕编手法,短短半个月时间,他就领悟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我只学了扎马步等基本功,但已感觉防卫和杀伤力都很大,如果学成整套,确实很难控制。”而自从习了武,张叔发现自己的手劲力道也变得不一样了,十指灵活得能将一枚小小硬币旋来转去,练起棕编来,得心应手。

  张叔很快就学会了棕编的各种手法,而这份师徒之缘也即将告一段落,老人留下一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便勿勿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寻找女儿。他的离去,就如到来一般富有画面感。  

  一晃数年,张叔自我钻研的棕编技艺精进不少,他还四处寻访民间的棕编艺人继续学艺,而私心里是想在这些同行中发现那位老人的线索,奈何天涯茫茫!

  收获是有的。

  张叔发现,他找寻多年,几乎找不到和老人师出同门的棕编师,老人的棕编蝴蝶融汇了剪纸、缝制等技艺,灵动而特别,比其它棕编师编的蝴蝶就要复杂得多,这模样只在宋代《清明上河图》里孩童的手上见过。

  故事的结局并没有多少惊喜,张叔依然没有找到老人,但他相信,这门古老的技艺会一直连接着他们这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故事仍会继续。

  后记:

  张叔,确有其人,全名张建林,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叶编织技艺的传承人,今年47岁,现居宁海。老人姓名已无从查证,只道张叔当年唤他一声“冯叔叔”。这段与棕编结缘的往事,经由张叔本人叙述,作者听闻后感触良多,遂收录于【温故】之中。

  棕编是传统手工技艺,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棕榈叶长短适宜、柔韧性佳,经过经三蒸、三煮、三晾,脱糖之后的棕榈叶是可以保存许久的。

  古时,许多农家的蒲扇、草鞋等生活用具皆由棕榈叶编织而成,但祖辈的创造力绝不局限于此,人们开始钻研,将它编成各种自然形态,供孩童玩乐。

  南北棕编差异尚存,北方出形,南方出神。 


编辑:龚振岳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