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教育 正文

小小巧手变废为宝 蛎壳美工大开眼界
2016年08月17日 17:31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陶悦清 通讯员 王小飞

孩子们的牡蛎壳作品《穿牡蛎壳的少女》。

  浙江在线宁波8月17日讯(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陶悦清 通讯员 王小飞)宁海县西店镇位于象山港纵深处,这里岛屿罗列、港叉纵横,形成了许多风平浪静的海湾。每逢冬季牡蛎正当时,滩涂上灰白的牡蛎壳堆成一座座小小的“山坡”,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西店镇樟树小学三(1)班的吴蕊是个来自四川雅安的外来娃,在这之前,她从没见过西店的滩涂美景,可如今,她的小手已创作出不少蛎壳作品,连当地人见到也竖拇指称奇。

  和小蕊一样,400多名在樟树小学上课的孩子们,全部是来甬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陌生又新奇的牡蛎,让他们在第二故乡找到了兴趣点。

孩子们的牡蛎壳作品《牡蛎花》。

  蛎壳是顶好的“画纸”,让孩子脑洞大开

  樟树小学是宁海县西店镇一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很快就要开学了,这几天,潘渊迪老师与几位老师认真整理着学校“拾海美术室”里的上百件牡蛎壳作品。

  这是两年以来,学校400多个孩子一同创造的手工杰作。在他们的小手上,本被丢弃的蛎壳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蛎壳内洁白光滑的一面是顶好的“画纸”,在上面涂涂画画,添抹水彩,别具风味;蛎壳的形状像花瓣,一片、二片、三片地粘连起来,就成了一朵盛放的鲜花;公鸡、猫头鹰、穿“蛎壳裙”的少女……几个创意拼接,看得人脑洞大开。

  小小牡蛎壳怎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经?

  潘渊迪老师说:“实际上,‘砺壳美工’是我们学校挖掘的本土化美术实践活动。”

孩子们的牡蛎壳作品《热带鱼》。

  原来,学校所在的西店镇有20多个牡砺养殖场,海滩上废弃的牡砺壳随处可见。早在2013年,学校就开始探索一门具有本土特色的兴趣班,“何不把孩子们拿在手里把玩的蛎壳变废为宝?这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啊!”

  经过一年多准备,从2014年9月新学期开始,全校进行了“砺壳美工”主题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每个星期,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一堂“砺壳美工”课。

  孩子们找到蛎壳的特点,创作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作品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美术基础和特点,我们还设计了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主题系列活动。低年级的同学主要在蛎壳上添加绘画,譬如人物、花卉、人物,高年级的学生能力更强,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出更为精美的蛎壳艺术作品。”

  樟树小学校长胡云齐昨天告诉记者,因为一个小小贝壳,孩子们如今的审美能力提高不少。仔细观察后,他们甚至能突破性地找到蛎壳某一形状、颜色、肌理的特点,创作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来。

在牡蛎壳上画出狮子王。

  更为难得的是,走出校园的美术课热闹极了。

  上学期开学,学校几名老师趁着社团课的时间带领一个班的孩子走出校园,去往牡蛎养殖场。采蛎棚内,堆积的蛎壳发出一股浓浓的腥臭,可孩子们完全不介意,立马围成一团,俯下身精挑细选蛎壳。看得出来,孩子们是真心喜欢。

  每学期的社团课,孩子们有机会外出寻捡牡蛎;回到学校,清洗、晾晒、加工牡砺壳这一整套流程,也靠他们自己来。

  “因为是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校有不少贫困生,买不起美术用具。”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每一次的蛎壳美工课,学校都会给予孩子们奖励,目前奖励的普及面已覆盖到全校近90%的孩子。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