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正文

甬江潮︱共享电单车,明天在哪里?
2024-08-29 09:02:0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翁云骞

扫码即骑、电动助力、节能环保……共享电单车正在各座城市“遍地开花”。

作为共享经济一大“发明”,在经历数轮行业洗牌和优胜劣汰后,共享电单车的技术规范和运营理念逐渐成熟,其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补充的定位也变得清晰起来。

圆桌论坛。

数据显示,全国投放运营共享电单车城市已达300多座,投放数量超过了1500万辆。

大规模扩张为行业治理带来挑战。投放总量怎样控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能否理顺?什么又是共享电单车治理的城市样板?……8月27日,2024中国共享两轮样板市场•经验交流会在宁波举行。观点碰撞中,我们看到新场景驱动下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新经济的更多可能。

跑起来的电单车

即便抛开统计数据,人们也能直观感受到城市里的共享电单车是在迅速增多。

这让人联想到共享单车。2016年前后,“成群结队”的共享单车企业在资本助力下涌向市场,短暂热闹过后,却纷纷陷入无法盈利、艰难生存的状态。

单车,电单车,一字之差,却是两门不同的生意。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江宇看来,共享电单车“适应巨大规模人口的城市化、现代化需要,是个性化、定制化的公共交通。”

活动现场。

从出行距离来讲,共享电单车覆盖的出行半径大概3公里,属于中短距离出行。对大城市来讲,更多是与公交地铁衔接的功能;对小城市来讲,则可直接实现从“门”到“门”。

从盈利能力上看,共享电单车不仅有着更高的客单价,并且由于可以配置更丰富的智能设备以实现长时间精确定位、远程锁车、锁定电量等功能,进而实现精细化运营,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

正因为这些特质,让共享电单车从少数二三线城市开始,逐步“驶”向全国。

2019年,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施行,硬件配置变得有章可循,各地政府对共享电单车也开始从“暂不支持”到“鼓励引导”。

这些年,长沙、南宁等城市纷纷向共享电单车张开怀抱。历来态度审慎的北京也于近日开始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区域开展共享电单车试点。

程世东演讲。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认为,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凸显了共享电单车的难以替代性。“在车辆合规、充电安全、秩序维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更好满足公众出行需求。”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副秘书长郭平带来新出炉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每天使用共享电单车的群体数量占受访者比例超1/5,认为节约出行时间的超过7成。”郭平认为,共享电单车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城市所看见,这为一众电单车服务平台和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契机。

这些年,哈啰助力车、松果电单车、小遛电单车等加速在县域市场布局,与共享电单车相配套的共享换电业务也快速发展。哈啰出行、美团、滴滴青桔等更与相关能源服务企业展开合作。作为车身制造商的雅迪则与电单车平台企业合作,在车辆品控、外观设计等方面下足功夫。

作为宁波本土起家的共享电单车企业,浙江小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单车业务已覆盖100多座城市,拥有超7000万用户。“期待通过更深层次‘大共享’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行业更加有序发展。”企业创始人朱波说。

什么是样板城市?

当一个“物种”有了公共属性,其规模的迅速扩张难以避免会带来治理问题。在一些城市,电单车投放量供过于求,乱停放成为“顽疾”,运维成本也开始增加……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作为服务行业的共享电单车要与城市和谐共处。”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唐元表示,推动共享电单车行业有序治理,关键是处理好有序监管和便利使用之间的关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等手段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唐元致辞。

一边是政府有形之手主动调节,一边是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来提升服务质量。活动现场,杭州、宁波、长沙等十城入选首批共享两轮智慧治理“样板城市”。

“我们选择多座城市开展调研,形成了国内城市共享电动车在总量控制模型、设计、调控及运营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多维度报告。”郭平介绍。

样板城市在治理上各有所长。南宁出台考核办法,要求由交通、城管、市政园林、交警等四部门联动对企业每月进行一次日常考核。长沙不仅实施统一上牌管理,还推广“驾驶证”机制,不戴头盔一次扣2至3分,市民扫码后还会自动弹出弹窗文字,提醒文明骑行。

作为全国最早对共享电单车进行立法的城市,宁波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企业守法”,推动使用者、管理部门和经营企业一起为共享车辆进驻、使用、停放等事项“负责”。

“一开始,管理压力的确不小。”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轨道交通处处长姜彬分享道,该市成立共享电单车治理专班,通过调整考评办法、线上线下结合、加强部门联动等方式,掌握共享电单车投放情况,有效整治超投乱象。宁波还建成共享电单车信息监管平台,全面监控运营车辆轨迹,精准掌握企业运维人员处置时效。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治理的核心是规范。这些年,各地纷纷围绕总量控制、规范骑行、充换电装置布设、定价标准等探索地方性行业准则。

专家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130余个城市印发了共享电单车的实施意见(方案),30多个城市出台运营服务质量考核、规范停放秩序、行业信用管理等配套文件。

借由《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的编制,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对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了探讨,初步形成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清运、运营等两大服务规范,并给出服务质量、投放指标测算以及停放区设置等三方面指南。

“全行业最为关心的是更加精准和细分的数据监测统计。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为各地提供借鉴,从宏观层面促进共享电动车安全、规范、有序发展。”郭平表示。

要有规范标准,但不一定“千城一面”。治理的根本在理念。

在程世东看来,不管哪个平台企业,它只要得到了用户认可,就有生存发展空间,对城市来说也一样,“从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政府完善管理,企业强化自律,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新场景,新需求

手机NFC开锁、AI视觉还车、HDC陡坡缓降。27日的交流会现场,宁波本土电单车龙头企业小遛科技推出的新车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开发了全球首款自动消毒头盔,头盔专门设计了完放回后会自动消毒等功能,同时材质更不易吸汗,让用户安心佩戴骑行,可以说直指用户骑行佩戴头盔遇到的痛点。”朱波介绍道。

头盔部件的功能迭代,是共享电单车行业顺应市场需求进行自我革新的缩影。

浙江小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车。

专家表示,共享电单车浓重的数字经济属性,决定了其在行业治理过程中承担着关键性的主体责任。在多地的运营管理细则中,分别提及电子围栏、电子地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必要性,这些都需要企业借助技术创新来实现。

杭州市富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杨鲁军介绍,他们在日常监管中明确要求企业在科技上不断进步,并通过管控集中换电场所等避免安全隐患。

作为新生事物,共享电单车正是凭借其在产品和技术上的优势创造了“全民骑行”的新需求。而今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事实上的重要一环,相关场景的变换又要求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不断创新,从而更好融入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

“依靠新模式而不是复制已有模式,这是现代化,依靠新经济而不是旧动能,这是新质生产力。”江宇认为,共享电单车兼具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特征,能够带动一系列新产业、新技术增长。

朱波发言。

而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研究院网约出行双化协同发展实验室、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蒋阿芳看来,电池、运营模式创新、市场同质竞争加剧等,也要求共享电单车企业努力挖掘新场景。“需要在循环利用与回收、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深耕,通过AI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发展。”

新场景带来的新技术正在落地。郑州市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抗干扰的定位导航技术。武汉市小安科技有限公司则将目标瞄准更高效的单车骑行全套解决方案。

新能源巨头比亚迪也加紧两轮行业产品布局。“加大两轮车电池研发投入,协同各方开发出更安全、更智能的电池。”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消费类电池事业部产品线总监张剑说。

(图片均由浙江小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编辑: 周文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