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正文

共同富裕看宁波,聚焦“宁波样本”
2021-06-17 13:13:44 来源: 浙江在线 应磊 翁云骞

甬上行 共同富裕看宁波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港城宁波,物阜民丰、底蕴深厚。孟夏时节,万物竞茂,生机勃发。在这片近1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40多万人口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产业蓬勃壮大,城乡协调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一个个追逐共同富裕的当代传奇正在上演。

村美民富,筑梦乡间。宁波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55亩,这就要求农业必须向优质高效发展要效益。宁波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更为均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打造共富乡村,巩固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宁波东部新城

当下的宁波,正在绘就这样一幅幅画面——以市场为导向,摆脱传统农业的路径依赖,推动农户对接现代农业,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把散落在各处的涉农资源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此,该市整合全市相关部门的“人、地、钱”资源,累计出台助推乡村振兴的专项政策20多个,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资源向乡村汇聚,实现涉农资源高效配置。去年,全市农业土地产出率达到7553元/亩,劳动生产率达到74884元/人,居全省领先。

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打通城市资本人才回乡渠道。宁波从公共服务发力,提前规划建设水、路、电等基础设施,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平台;流转土地,经营主体集中签约,全市土地流转率超过70%;激活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及“四荒地”,用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在慈溪,职业农民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主力军。当地还形成了一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重点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家门口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一站式解决土地流转、农技服务等公益性服务,农业保险、创业贷款等社会性服务。“农二代”胡晶金如今是一名农创客,他用更加高效的定制化服务提升农业效益。在象山,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打通城市资本人才返乡渠道,带动产业多元开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茅洋乡银洋村返乡创业团队把闲置土地打造成网红景区,村民众筹参与,不仅每年有分红,还有工作岗位。石浦沙塘静湾村,创业者聂文华通过“三权分置”方式获得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开发滨海精品民宿,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余姚大岚秀美山乡 卢梦来 摄

实现共富,让农民体面生活,宁波“一张蓝图绘到底”。去年,宁波出台《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创新链、完善服务链,更好发挥农业基本盘和“三农”压舱石作用,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2.4亿元,居全省第一。

筑梦于乡野间,奋斗于山海间。从杭州湾南岸滩涂到象山湾,从四明山深处到东钱湖畔,宁波人奔向共同富裕的大道越走越宽阔。

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的“宁波样板”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多年来,宁波坚守实体经济主阵地,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把蛋糕做大”。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治理实践,一任接着一任干,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的“宁波样板”。

立足“分好蛋糕”,宁波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为引领,在城乡融合发展上率先探路,重统筹、建平台、补短板、强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

聚焦服务共享,宁波多管齐下,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让农村人口“聚”起来、基础设施“联”起来、公共服务“合”起来。

致力精神富足,宁波打出乡风文明“组合拳”,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升自我、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凝聚共识……

机会均等 村更强民更富

杨梅收获季,慈溪横河村民谢文科忙得不可开交。借助“直播卖货”这种新玩法,谢文科把种杨梅这个农村传统副业做成了“全产业链”,销售额节节攀升的同时,也让不少周边梅农的口袋鼓了起来。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扩大内需、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这些年,宁波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为引领,在城乡融合发展上率先探路,重统筹、建平台、补短板、强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2.06:1缩小到2020年的1.74:1,保持全省全国领先,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连续18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去年,宁波全市农村集体总资产达到1023亿元,村集体分红32.1亿元,居全省第一。

慈城新韵 沈国峰 摄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是要创新制度供给,搬掉横亘于城乡之间的体制机制“藩篱”。40多年前,乡村拉开中国改革的大幕,在宁波,一项项释放乡村发展活力的改革之举也不断推出。2014年起,宁波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2015年完成2802个村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当年实现分红27.3亿元。与此同时,宁波还全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沉睡”资源被唤醒,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迅速激发,广袤乡村就此有了更多元的创业创新机遇,农民赚“铜钿”的路子越来越多。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是优先保障“三农”投入。近年来,宁波加快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大专项+任务清单”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90多亿元,重点保障“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等。同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与中国农业银行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惠农贷”“链农贷”“农心贷”等支农信贷产品,全市共发放涉农贷款6540.87亿元。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宁波这样的民营经济大市来说,还需全方位培育壮大乡村经营主体。实施农民合作社提质工程,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培育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宁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

强村富民、多元收入并举,托起宁波农民的富裕富足生活。“十三五”时期,既是宁波农民收入的高位均衡增长期,也是农民生活全面改善的均衡发展期,农民群众获得感满满。

行百里者半九十。瞄准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这一目标,近期,宁波市农业农村部门经过专题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系列对策举措,未来将通过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更充分就业、完善分配保障机制、强化兜底保障精准帮扶、深化都市乡村建设等“组合拳”,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服务共享 城乡加速共融

投资4亿余元、位于石碶街道的海曙第二医院成立以来,日均门急诊人次不断增加,并成功开展海曙区首例妇科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骨折内固定术等多项复杂手术。“看大病、找专家不用跑远路进城,还节省了大量排队时间”,这句农民的大实话成为海曙农村群众对这项惠民工程的最好褒奖。

乐享生活 胡宇飞 摄

城与乡唯有结为一体、融合发展,才能各展所长、互促共进,也才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好、更快地流向乡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再到城乡融合,宁波的探索从未停止。多年来,宁波坚持“城乡一张图、全市一盘棋”,让农村人口“聚”起来、基础设施“联”起来、公共服务“合”起来。

石头路、石头屋、石头博物馆……初夏时节,宁海县茶院乡许民村游客络绎不绝。得益于当地一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的修建,这个深山里的“石头村”悄然变成“网红村”。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宁波,不少像许民村这样的村子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向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蝶变,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城乡差距日益缩小。数据显示,宁波在全省率先完成等级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公路占全市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市六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区域城乡大网供水;4G基站实现建制村全覆盖;一批市级示范乡镇、示范村、精品村脱颖而出。

富裕,不只意味着“口袋里有钱”,还要让更多居民群体享受到均衡的社会公共服务。推进城乡融合,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就必须加快补齐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短板。

清晨,北仑区柴桥街道瑞岩社区服务中心逐渐热闹起来,到这里办事的村民络绎不绝。这是一个农村新社区,由河头村、岭下村联合设立。社区负责人说,以前村民缴费看病办证,都要坐公交车去街道,来回得花个把小时,十分不便。社区成立后,首个大事就是建起了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并在街道统一协调下,安排了11个政府部门和服务单位进驻,将社保办理、水电缴纳、公交充值等30多项民生服务引入大厅,受到村民好评。

瞄准“共同富裕”这个终极目标,多年来,宁波多管齐下,举全市之力多点协调,共同推进。深化产权、户籍制度等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堵点;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力,城镇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全面并轨的基础上,推动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农村中小学结对率100%;推进卫生健康服务“双下沉、双提升”,乡镇及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条件不断改善……融合发展、共享成果,一幅城乡并肩前行的新画卷,在四明大地徐徐展开。

相约宁海越溪,寄情沧海桑田 李国 摄

精神富足 文明浸润人心

仓廪实,而知礼节。

追求美好生活,奔向共同富裕,不能光看老百姓的钱包有没有鼓起来,更要看精神生活是否富足。自2018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宁波全市已经实现区县(市)、乡镇(街道)、行政村全覆盖。以乡风文明浸润人心,宁波正在以精神力量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凝聚共识。

在宁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些家门口的“阵地”,以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越来越显示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大作用。幸福巴士、“鄞铃”文艺微宣讲、农民诚信指数、文明实践夜市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有特色、有成效的品牌项目不断涌现,成为宁波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实践成果。

乡风文明建设重点在于培根铸魂、移风易俗。几年前,宁波出台《宁波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意见》。一套乡风文明“组合拳”,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涵。

象山县涂茨镇旭拱岙村,村容整洁美丽,村民安居乐业。小村创造性推出“村民道德指数测评”机制,将落后村嬗变为先进村。旭拱岙村党支部书记葛聪敏介绍,从2006年开始,村里围绕个人品德、配合发展、维护平安、民主管理4个方面,按季度对村民按户进行打分。村民年度得分和诚信文明家庭评选、信用贷款等权益直接挂钩。在激励机制的推动下,如今的旭拱岙村人人守诚信、户户讲文明。

公民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最厚重的一块内涵,也是宁波提升乡风文明的题中之要义。宁波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升自我、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基层文明系列创建活动,激发基层活力,深化创建内涵,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余姚市文明办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共同推出“道德银行”,邵家丘村是首个试点村,这就意味着,只要家庭道德积分高,就可以申请低于普通贷款利率20%的贷款。这种创新式的“道德银行”不仅让“精神富有”的人感到光荣,还帮村民实现“物质富裕”。

针对当前农村还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宁波尝试以一条条“约定”来破解难题。如今在宁波,“村规民约”已经是村民的共同行动指南。奉化区大堰镇是一个全山区建制乡镇,共有40个行政村。大堰镇自下而上征集民需民智,把群众的共同愿望、共同利益转化为村规民约。同时,坚持村党组织领导,发挥村民小组、民间乡贤和帮客驿站等作用,形成了村民自主参与、自我监督、自觉遵守的格局。



编辑: 周文丹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