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政经时事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年均GDP增长13.2% 港城宁波这样华丽蜕变
2018-10-22 13:37:2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翁云骞 周松华

图源: 视觉中国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10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云骞 周松华)改革开放40年,宁波实现从内河小港向国际大港、从商埠小城向现代化国际港城的跨越与蜕变,全市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0.1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84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3.2%。日前,宁波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用足用好港口这一最大资源和开放这一最大优势,坚定不移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中,宁波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争取一切外部积极因素推动宁波发展,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强大合力。

宁波经济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8,在全国大城市中位居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437元增加到2017年的124017元,是1978年的283.8倍,相当于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4.9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415.8亿元,是1978年的486.1倍。宁波以占全国0.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1.2%的生产总值、1.4%的财政收入,以占全省9%左右的土地面积,创造了浙江省近2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23%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656元,为全国的1.53倍,是1978年的181.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71元,为全国的2.30倍,是1980年的139.1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和第一。

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军,贡献了宁波全市80%的税收、约65%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出口、85%的就业岗位、95%以上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17家宁波企业跻身“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七位。

图源 视觉中国

国际大港地位全面奠定。1978年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仅有214万吨,2017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0.1亿吨,是世界上首个超“10亿吨”的大港,连续9年蝉联世界港口吞吐量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2461万标箱,位居国内第三、全球第四。198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仅为0.1亿美元,2017年达到7600.1亿元(折合1122亿美元),是浙江省首个、全国第8个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

创新驱动发展加速。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0年的1.66%提高到2017年的2.46%,发明专利授权量从2010年的1209件增加到2017年的5382件。创新主体大幅增加,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69家、市级企业研究院12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90家。

现代都市璀璨夺目。改革开放初期,宁波城市建成区面积狭小,仅有18.3平方公里,2017年市区面积扩大到373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45.49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规模从1978年的458万人增长至2017年的800万人,1978年非农人口比例为13.9%,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72.4%。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在前列,慈溪、余姚跻身全国20强县(市)。2017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8:1,低于全国平均的2.71:1。

图源 视觉中国

现代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基本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13.9公里,公路网密度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心城区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四车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

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656元,为全国的1.53倍,是1978年的181.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71元,为全国的2.30倍,是1980年的139.1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和第一。

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7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9.6万人、380.8万人、269.3万人、330.9万人和266.2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大病医保制度实现全覆盖,医保待遇水平居全国城市前列。

教育医疗事业蓬勃发展。1978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90.2万人,2017年在校学生增加到131.6万人。基本构建覆盖城乡、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区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普通高校从上世纪80年代的5所发展到16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5.6万人。医疗卫生服务稳步提升,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城乡公共卫生管理网络体系。2017年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57个,是1978年的4.38倍。

宁波博物馆 图源视觉中国

文化软实力位居前列。2016年荣膺“东亚文化之都”,2017年宁波综合文化指数在国内28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八。建成投用宁波大剧院、宁波音乐厅、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宁波书城、宁波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文化礼堂900余家。形成“天然舞台”“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品牌。涌现出《典妻》《十里红妆·女儿梦》《呦呦鹿鸣》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2005年宁波跻身全国首批文明城市,2017年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环境质量总体趋好。2017年,城区空气优良率达到85.2%,环境空气质量按综合指数计算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7位。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工业重污染行业整治、落后产能淘汰等重点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率先创建“污水零直排区”。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宁波化工区、宁海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

未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名城名都”

按照宁波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快推进“名城名都”建设的决定》的部署安排,宁波未来发展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成为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名城名都”;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名城名都”。






编辑: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