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政经时事  正文

革故鼎新天地宽
2018-10-16 09:39:10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王佳 海曙记者站 续大治 通讯员 梅薇

  事件

  2003年,海曙区以南门街道澄浪社区、白云街道联南社区、月湖街道平桥社区为试点开展社区直选,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实行社区直选的行政区。

  戴凤娥,在2003年海曙澄浪社区直选中,被参选的社区居民以3028票推选为居委会主任。“那天,我激动得泪水都出来了。”回望岁月,老人说,这场改革,打开了社区自治的民主空间,使宁波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5年间,这个被誉为我国城市社区直选的“宁波模式”,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而变化,就在百姓眼中。

  浪潮中摸到社区改革的“大石”

  2003年3月30日,海曙区澄浪社区,彩旗飘飘,鼓声阵阵,3700多名选民给自己心目中的居委会委员投下庄严的一票。

  “这一刻,来得不容易。”戴凤娥记得,为了推动这场选举,区里就选举制度反复思量,并邀请专家参与制订。

  这个已成为2010年“宁波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规程”的最初模本规定:候选人提名权完全交给群众,不再由街道指定、推荐或协商。凡本人自愿报名并有10名选民联名支持者,都可成为候选人;候选人先期可在选举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开展竞选活动;采用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方式,当场计票,当场公布结果;使用半透明投票箱,设置封闭式划票间等等。

  “有候选人举行彩车巡游,还有人张贴海报、公开演讲。”戴凤娥说,或许有人看到的只是选举形式的改变,其意义远超于此。

  时间拉回到20世纪末,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和“单位制”解体引发了新的需求,而诸如弱势群体救助、下岗失业等问题导致城市社会公共事务剧增,并向基层社区聚集。

  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亟须调动社区的力量。2000年11月,中办、国办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基本确立了以社区自治为基础的城市社会管理框架。

  但这并不意味民主自治的自动实现。当时担任海曙区副区长的许义平考虑从体制入手,“破题的关键核心,是构建起社区居委会和职业化社工的‘选聘分离’的社区管理体制,从而完善社区治理结构,解决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机制不活等问题”。

  解决之道一旦认准,大刀阔斧直指要害。海曙的改革思路是:社区居委会由本社区成员组成,经居民差额直选产生;居委会下设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专职社区工作者组成,居委会聘用。

  2003年,海曙区59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实现直选。

  蹄疾步稳“过河”别有一番天地

  “直选,百姓说了算。能够当选,更要对得起居民的信任。”这份感受,不是戴凤娥独有的。

  直选后的戴凤娥,没有失信于自己在竞选中的承诺。社区里孤寡无助的老人,说起当年居委会的爱心小红灯赞不绝口。

  更让居民津津乐道的,是至今惠及众人的公交候车亭。当年澄浪社区未通公交车,面对3000多户居民的需求,戴凤娥和居委会成员、热心居民四处奔波,3个月后开通了公交站点,但没有候车亭,居委会发动社区居民募捐,募捐到1万多元,建了颇有特色的仿古凉亭。

  “可能是直选让大家觉得更像社区主人,那次募捐比过去顺利多了。”戴凤娥明显感受到,直选后,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的热情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百姓议事会聚起了更多的人,对社区大事小事群策群力;“红帽子志愿队”等社区组织有了更多铁杆志愿者,温暖社区每一个角落。

  直选后的居委会网罗了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各方代表:优秀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驻社区单位负责人以及来自各行业的精英。他们本身亦可调动较多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建设与治理,从而惠及社区居民。这在后来的实践中得以印证。

  大江浩荡之东流,推动着时代奔流到海。2007年,宁波市第七届社区居委会选举,社区直选全面铺开。全市235个城市社区73万余名登记选民共选出社区居委会成员2266名,平均参选率达到92.6%。宁波成为全国首个城市社区全部实现直选的城市。

  选举问题专家、中国与世界研究所所长李凡认为,宁波的城市社区直选制度不但促进了城市基层民主的扩大,而且创新了社区管理模式,规范了城市社区选举程序,对全国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接续创新创造更美好的社区生活

  “未来,社区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空间,各种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舞’下,尽情‘舞蹈’,而各个群体在社区这个平台,能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许义平当年的设想,在社区体制变革后的十多年间,在持续创新的推动下,一点一点萌芽、成长。

  宁波社区直选走出了独特道路:选聘分离、社工职业化。从2007年至今,4届居委会直选平稳和谐。多年的实践亦证明,这一社区治理结构,有效地打开了社区民主的自治空间,形成了多方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学习报告,回望来途,戴凤娥说,她对当年的这场变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社区直选,在还原居委会本来面貌的同时,让社区组织有了成长的空间,社区建设也能更自主地按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成为大家的生活乐园、温馨家园。”

  也正源于此,从2005年起,宁波围绕群众满意度这一主要标准在海曙区试点重构社区发展的价值观,并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导向的社区工作评价体系,先后5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就居民对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民主等八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估,入户访问居民家庭4万余户,推动社区工作从“重行政事务”向“重为民服务”转变。

  这些年,围绕社区建设,我市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成长、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领域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作为老一批社区工作者,戴凤娥非常关注。她说,今年就出台了一份“关于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人员配置、基本职责、服务能力、专业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从教育培训、职位晋升、薪酬保障等方面力挺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迎来又一个春天,而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社工队伍越专业,居民得到的服务越舒心。”

  这段时日,品质社区评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戴凤娥看来,这正是当年那场变革的初衷。

  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越来越多人的加入,让幸福社区的画卷越绘越美。


编辑: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