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政经时事  正文

盯住“人才”不放松
2018-09-17 15:43:02 来源: 宁波日报

 今年上半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增幅达7.41%,高居全国城市第2位;净流入率达6.93%,排名跃至全国城市第6位;全市高校毕业生接收数、市区迁入户口数同比分别增长20.9%、30%……

  翻开宁波人才工作的项目清单,首先看到的是跃然纸上的一串漂亮数据。在这些数据的背后,这个人才工作团队作出了哪些努力、进行了怎样的破难?为此,我们在这里勾勒了他们的三个侧影——

  侧影一

  争引,与时间赛跑

  这已经是人才联络员尤廷待在外地的第6个月。每天一睁眼,他就开始跑前跑后找专家、谈项目,将自己同学、校友的人脉关系用了个遍。

  人才是第一资源,而人才工作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信息战。优秀的人才和项目就像是“锥处囊中”,是人人歆羡的“香饽饽”。宁波要引进优秀人才,必须要效仿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在众多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顾茅庐’已经不够了。我们每一个项目都是‘N顾茅庐’,为的就是找到好的项目,第一时间让他们了解宁波,愿意在宁波进行项目落地。”虽说早过了饭点,但电话那头的尤廷才刚从外头回来,饿着肚子。

  城市发展对人才的极度渴求,让这些“引才者”成了和时间赛跑的人。

  10天之内,首创民间资本引才新模式,首涉城市经济人才新领域,首次全职引进宁波籍院士……岁末年初,我市就接连打出“组合拳”,将市委树立人才强市工作导向的理念落到实处,彰显了对高层次人才的满满诚意。

  5天之内4次飞行谈判,1个月诞生一个世界级项目——被评为“2017年度全球物理十大突破”的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落地的故事,早已成为奉化人才团队张口即来的“标杆”和“样板”。精确到天的项目落地时间表,至今还贴在办公室的显著位置。

  不到3个月,法国健康医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世欣就决定将“新型肿瘤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落户江北。她说,虽说今年才和宁波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但这里为人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令人满意。

  机遇,是稍纵即逝的——这个道理,深深地印在每个“人才干部”的心坎上。“宁波的办事效率太高了,这是高铁之外的另一种中国速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终身教授杨荣贵对此感慨万分。

  侧影二

  聚才,盯精准发力

  “请院士办论坛,千万不能只是站站台、走走场。”4月初,市委人才办的工作人员上门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对接2018院士论坛会议的细节,这位76岁的科学家当面反复叮咛。

  薛群基院士担心的,恰恰也是当前“人才热”里需要的“冷思考”。对待人才,是为了那几个引才的指标,为了做些“摊大饼式”的形象工程,还是为了实实在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谋前程?

  答案显而易见。对此,市委人才办会同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根据每位出席院士的研究领域,寻找宁波本地对口的企业,征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分类列出上百条问题清单,并据此将院士和企业分成5组,现场进行“专家门诊”式对接。

  最终,一场原定2个小时结束的院士企业对接会,延长到3个小时。很多院士甚至临时改变了行程,延期返回,目的就是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对接,探讨产学研合作对接、技术成果转化的可能性。

  “宁波引才,不贪多不求全,但一定是讲实效,结合城市发展需要来进行的。”宁波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引才的最终目的,是要让高端智力真正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

  “3315计划”意在集聚先进制造人才;“泛3315计划”补齐城市经济人才短板;“资本引才”计划重在支持民间资本引才……可以说,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活动,聚焦的都是宁波这座城市战略发展的未来。

  务实引才、精准聚才,也正是宁波人才工作的好作风,赢得了高层次人才的好口碑。

  今年上半年,我市柔性引进顶尖人才26人、“国千”“国万”等领军人才68人,均实现同比翻番增长。特别是全市在多年来仅有1名全职两院院士、1名外国院士的情况下,去年底以来新引进全职两院院士2名、外国院士3名,实现了甬籍院士全职回归零的突破。

  侧影三

  服务,向完美看齐

  有点轴,加班狂,完美主义——基本上这三个元素,可以成为贴在宁波人才工作团队身上的标签。

  “不是我们完美主义,而是因为在人才服务的过程中,每一件事都是‘关键小事’,细节往往也能决定成败。”一名基层的人才服务专员如是说。

  今年以来,我市上下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但是,和硬件“顶配”的北上广深相比,宁波尤其需要在服务这个“软实力”上下功夫,各部门需要紧密协作来一场精彩的“配合战”,把“最多跑一次”的要求落在实处。

  人才团队的衣食住行,人才项目的用水用电用气用地,甚至人才配偶子女的就业就学就医……每一个环节都是人才服务链条里的“齿轮”,体现的是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综合分数。

  “每个地方对人才都是求贤若渴,谁都不能掉以轻心。”宁波锋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耀国的临时住房,就是当地人才办常务副主任亲自陪着、顶着烈日一家一家看的,没几天就顺利实现人才公租房的“拎包入住”。

  不仅得精细服务,还得当好“救火队长”。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面对种种“意外”和“突发”,人才服务团队必须第一时间为初创企业送去“及时雨”。

  几个月前,宁波瑞凌辐射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不久,就反馈考虑到厂房承重、装修成本、用水用电等因素,原先安排的6000平方米的过渡厂房不适合企业需求,需要紧急置换。

  对此,奉化区投资促进局1天后就召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会,随后只用了56天时间,实现了从重新确定新方案到成功摘地建设的全过程,保证瑞凌产业园一期项目在9月底能完成建设。

  “较劲”的背后,方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在顶着黑眼圈的人才工作干部的手机里,记者看到了刚刚落户宁波的教授发来的微信:“三月调研闻好音,春雨润得物华新。近日调转手续毕,从此便是宁波人”。


编辑: 仇欢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