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政经时事  正文

宁海:七色经济 兴旺乡村产业
2018-05-24 11:09:50 来源: 浙江在线 陈云松 蒋攀

浙江日报整版报道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5月24日讯(浙江在线陈云松 蒋攀)四季五彩赏花经济、穿越全域的步道经济、停留脚步的民宿经济……在宁海,绿色休闲、银色养老、古色文化、碧色山泉、蓝色海湾、彩色田园、特色民宿这“七色美丽经济”正合力绘就一个美丽的“全域大花园”。“七色美丽经济”不仅是宁海“城乡争优”、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培育了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密码”。

胡陈东山桃花盛开  谢专艺 摄

红、黄、蓝、绿、紫,这是宁海田野不可思议的斑斓五彩。

春,悄悄开启了“嫩黄”的季节,桑洲镇屿南山岗上3000多亩梯田油菜花怒放,游客一年比一年多。

初夏,茶院乡柘浦王村的村道时不时被风尘仆仆的车辆堵塞,他们是循着一种类似“薰衣草”的独特马鞭草花而来的。40亩紫色的花朵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艳丽而浓密的地毯,仿若又一个“普罗旺斯”。六七月,里山季村的百亩格桑花绽放,八九月,全域梯田又将披上金色的稻花,十月过后,第二季的格桑花复又盛开……

数据显示:2017年宁海旅游接待1481万人次,其中“全域花香”招徕游客近200万,带动近万人就业,为当地带来数十亿元创收。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和农民创收连续5年实现20%以上增速。

一年四季,田园就在这花谢花飞的绝美里,种下了宁海“乡村振兴”的基因。

宁海山水相依、海陆相连,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禀赋,厚积了宁海美丽乡村建设纵深发展的底气。该县以争创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突破口,在城乡的版图上绘出一条“美丽经济”的新路径,着力发展绿色休闲、银色养老、古色文化、碧色山泉、蓝色海湾、彩色田园、特色民宿“七色美丽经济”。

“七色美丽经济”着力提升美丽标准、深化美丽革命、生产美丽价值,构建全新的城乡关系,是宁海城乡争优,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将宁海打造成为城乡皆优、城乡一体的全域大花园。而更为重要的是,宁海的“美丽经济”培育了诸如四季花海这样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七色经济”,七种产业样本,看似独立落子,下的却是“一盘棋”,它需要串点成线,统筹推进。

几年前,一条蜿蜒500公里的“全国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开始筹建,它通向了宁海跃龙、桃源、茶院等18个乡镇街道,把朝气与机遇带向那些锁在“闺房”的美丽小村。据统计,宁海363个行政村中,近一半村庄在这条步道线路上。

乡村资源串拢集聚,爆发能量。56岁的许家山村民王振祥每天中午做饭时,总发现有外来客在他家门口转悠,胆大的还会跑进来问可否在他家蹭饭吃,说可以给他饭资。王振祥后来才弄明白,这些人都是沿着游步道行走的“驴友”。“有这么多的游客,何不干脆在村子里开个饭店?”王振祥盘算着,自己的老房子满打满算能放6桌,两个房间可以改造成包厢,花费并不大。他还拿出宁海人嫁女儿的菜式“农嫁十二碗”:山粉羹、阿婆饼、石锅鸡等等,主打有机绿色、真材实料。没想到,不仅时不时有“驴友”电话订桌,双休日更是挤满了本地人来寻找“记忆中的味道”。像王振祥这样的农家乐在许家山村已经有4家了,祖辈自给自足的村民们打开了新收入渠道,而且获益不菲。

“美丽”的增值需要从简单的卖风景转向做产业,这也是“七色经济”的发力点。

茶院乡许家山石头村

在茶院乡上徐村,两年前种下的45万棵牡丹,已经长高了不少,可“牡丹园”的主人肖勇却不忙着“卖风景”,他盘算着,牡丹花开结籽,籽又能提取牡丹籽油。这是一种很精贵的油品,一亩牡丹田,可产100到150斤油,售价在每斤1000多元。而在离“牡丹园”不远的地方,是个集千亩观赏休闲、油用药用、外景基地等产业于一体的“宁海牡丹山庄”,你可以在山庄里品牡丹花茶,看牡丹花,亦可以做做牡丹籽油SPA,还能亲手采花炼油……预计整个基地一年的客流量将在10万到20万人之间。

“花期是有限的,但是一朵花可以嫁接很多产业。这些精心规划、错时开放的花海资源与古村相互映衬,成了投资落户的最大‘加分项’。”宁海县相关负责人说道。如今,宁海乡村里高端项目纷至沓来,该县旅游集团引资1.8亿元开发建设的400亩五星级房车露营基地,近期在许家山村开工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兰博基尼度假中心项目也挤进了小山村,圈下43亩土地建80个面朝花海、舒适惬意的客房……

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民宿248家,户均收入12万元以上,农产品销售额从去年的4.5亿元增加至6亿元,民宿总量、营业额、带动农产品销售额“三个翻番”。另外,以农村淘宝、“淘宝·宁海馆”及其他第三方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注册会员2000多名,建成18个乡镇(街道)电商服务中心,农村电商销售超亿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七色美丽经济”中的“古色文化”便是这样一个修心的工程。

“山坑调”是桑洲镇的“乡音”,有“挖花洞”“紫竹调”等多种唱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桑洲外出人口较多,加上农村思想观念保守,对继承发扬民俗文化并不看好,“山坑调”逐渐没落。桑洲镇利用“百姓大舞台”,将“山坑调”划入必演节目,慢慢恢复了“山坑调”。

像这样,一些日渐消落的民俗文化和技艺通过百姓的自主演绎,实现活态传承,激活了乡村经济。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已经延续了500多年的前童元宵灯会,都会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如期举办,这一天每每都有万名游人涌进这个小镇;从2000年起,宁海县在全国率先发出了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设为“中国旅游日”倡议,如今每年的5月19日是宁海的开游节,吸引数万游客。

“市委‘六争攻坚’决策部署中提到了‘城乡争优’,我们将继续做优做强美丽经济,提升美丽标准、深化美丽革命、体现美丽价值,用‘七色美丽经济’构建宁海的全域大花园,从而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促进产业兴旺,为全市、全省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宁海元素、宁海经验。”宁海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连续几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宁海又明确提出全县旅游收入和人次3年进入“200亿、2000万”双百千行列,比2015年翻一番。

“南岭”花语山村新蜕变

出漫山令人心醉的别样浪漫。在城市久住的游客们则乐于翻山越岭,到南岭村的民宿住上几日,看山间暖阳初升,闻鸟声啼啭。

位于宁海县和三门、天台交界的南岭村,静卧在穹山臂弯里多年,层层叠叠的穹山阻断了南岭村通往山外的康庄大道,小山村微薄的收益全系在了单一、传统的大小麦耕作上,村庄面貌落后,基础设施陈旧,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前些年,六成村民搬离,一半以上的老房子废弃,南岭村沦为“空心村”。

山上风景独好,但山里的人却感觉自己被这大山深深“困”住了,这便是中国大地上许多传统古村落雷同的遭际。

南岭村民渴望出路,他们的灵感是从土地生长的浪漫——以花造梦。

村民从宁波买来单位产量高的油菜种籽,撒遍小山村的级级梯田。花开梦圆,当每年近12万的游客踏入这封闭的小山村,南岭村在“七色美丽经济”中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绿色发展、兴旺产业的富民道路。

2014年,镇村两级适时启动了南岭村村庄规划,把小村作为“诗画桑洲”与“美丽桑洲”的核心区来谋划,打造富有特色的“花语小村”。小山村还大手笔聘请了浙江农林大学、杭州汉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的专家团队蹲点踏勘测量半个月,量身打造编制出《桑洲镇南岭村村庄整治实施方案》。

短短一年间,南岭村2700平方米道路硬化完毕,220座露天粪坑清除干净,约900平方米的河道整治一新,房前屋后整理出150余吨废弃物……破而后立,谷神广场、彩色水稻景观、观景平台、150米木栈道、8公里游步道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筹建起来,偏僻的小山村“脱胎换骨”。

种了一辈子地的农妇陈浓花,在60岁的年纪,开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跳槽”,搞起农家乐,当一名小老板。当了半辈子家庭主妇的任冬女,在油菜花盛开后,做起了拿手的煮鸡蛋、麦饼和麦焦筒,在路边摆摊招徕游客,成了颇受欢迎的小“老板”。而村里走出去的硕士生王瑶,又回到家乡山村,开起了颇具文艺范的民宿“南山驿”,如今,小村里已建成各具特色的民宿4家,床位约50个……

乡村的蜕变转化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近几年南岭村旅游收入超过200万元,直接带动土特产销售额2000万元。



编辑: 仇欢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