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时政 正文

宁波“加速度”打造“名城名都”
2017年10月27日 10:42 来源:浙江在线   尤畅 仇欢 王凯艺

三江口美景

  行走在宁波城区,触摸着天封塔的沧桑,钟情于月湖水的灵动,醉心于天一阁的书香……这些古老宁波的缩影无不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时代荣耀;而一转身又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社会平安、生态优美、人文昌盛,还有始终澎湃的经济活力,无不彰显着现代城市的辉煌。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名副其实。过去五年,宁波书写了一篇篇突破发展、自我超越的华章: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全国首个“创卫示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国家低碳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十大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全国“城市双修”“城市设计”双试点城市。

  宁波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这座被誉为古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乘风破浪,向着“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的目标阔步前行。

  “名城名都”的“名”不仅是品牌形象,更是内涵实质和实现路径。宁波对标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做足“品质”文章,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完善交通设施体系,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补齐城市品质短板,打造现代都市的“升级版”。

  站在新方位的更高起点,宁波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建设人本之城、幸福之城为美好愿景,以一流的城市景观环境为发展依托,以一流的民生保障设施为基础支撑,以一流的城市功能品质为主攻方向,满怀豪情向未来。

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陈华摄

  兴城之举起于规划

  兴城之举,起于规划。规划,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智慧远见。

  宁波是70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是3000公里大运河的出海口,是“一带一路”的始发港、活化石。如今,行走在宁波的老城区,不仅能触摸天封塔的沧桑,钟情月湖水的灵动,向往南塘街的古朴,醉心天一阁的书香,而且,在你一转身,又能遇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领略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刻下的现代文明的印记。

  科学构建

  宁波空间体系

  城市规划要“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2015年3月18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年修订)获国务院批复,为推进宁波市新型城市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规划指导。

  为科学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宁波以城市总规为引领,加速推进多规融合工作,着力构筑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宁波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多规融合,就是统筹协调现有主要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建立一个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一张图”、一个信息联动平台、一个协调工作机制、一套技术标准、一套管理规定等“六个一”系统,目前,已基本完成市规划区内单元管控层面工作,建立了空间管控体系和“多规融合”信息平台,为下一步的全市域“多规合一”奠定了基础。

  多规融合后,宁波的各种规划在一张蓝图上呈现,有效解决了规划“打架”现象。通过“一张图”中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生态控制区等,实现全市城乡建设“一张图”管理,科学管控、统筹全市空间资源。

  与此同时,为深化落实宁波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宁波开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等规划,划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推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分区规划全覆盖和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加强城市设计,结合江河水系、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做精中心城区,做强南北两翼,做美镇村,推进全市域品质提升和转型发展。

  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宁波在去年进行了一次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市区陆域面积扩大了1268平方公里,区划变更也将激发市区各功能要素的新一轮重组,城市也处在重要的战略转型期,目前,宁波也正在谋划2049城市发展战略,为“两个百年”谋篇布局。

  让城市望见山水

  记住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每一个宁波人的美好愿景,而这正照进现实。

  今年3月,宁波市获批成为国家“城市双修”“城市设计”双试点城市。今后宁波将通过探索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城市各类空间,以此来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延续城市文脉。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

  “城市双修”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修复、提炼和延续。宁波的城市结构和自然面貌有山有水、依江靠海、有新城也有老城,“三江六岸”这一骨架体系便是宁波要提炼、延续的城市特色。

  目前,宁波已基本确立重塑水乡魅力、完善绿地系统、展示历史城区、保护名镇名村、增强中心活力、整治主干道路、构建社区生活圈、倡导慢行慢游等8大行动,专项突破、系统推进、试点带动、远近结合、整体提升。

  结合“城市双修”工作试点,下步宁波将全力实施“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延伸工程,推进塘河综合整治,贯通重要节点绿道,加快形成滨水生活休闲空间,力争早日重现“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的江南水乡风韵。

  同时,宁波还要推进文化紫道建设,强化历史街区串联,着力打造长春门、永丰门、望京门等三大文化公园。整合完善公共自行车、人行道等公交慢行网络,推动城市功能、人居环境、城市特色的全面提升。

  “此次试点城市的申报成功,对于促进宁波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带动新一轮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宁波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将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在协调城市景观风貌、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推“名城名都”建设。

  美好的城市,总能让人心生向往。未来,既有优美滨水生态、宜人建筑尺度,又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宁波,会令更多人乐意停留,宁波市民也将对自己的家园有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功能完善宜居宜业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宁波的中山路仿佛进入一个梦幻唯美的童话世界——宽敞的双向六车道,道路两侧华丽的轮廓灯勾勒出建筑的迷人线条,两旁的路灯形成一条条绵延的光带,绿化带被霓虹灯点缀得色彩斑斓。

  中山路之于宁波,好比长安街之于北京,南京路之于上海。作为宁波中心城区横贯东西的主干道,这里曾是无数老宁波心中的商贸繁华“浙东第一街”。这条路不仅见证了宁波的历史,更是每一个宁波人共有的回忆。如今,承载着几代宁波人记忆的中山路回来了!

中山路夜景

  焕然一新的中山路,让沿线居民和商家有了直观的感受。今年元旦期间,宁波第二百货商店总经理黄炎水迎来了“开门红”——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15%,光黄金就卖了1000多万元。

  中山路的回归只是宁波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项目,大手笔完善功能的一个缩影。

  注重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近年来,宁波着力推进中心城区快速路连网工程,基本形成了“两横一纵”快速路骨架,机场快速路、环城南路快速路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环城南路东段、东外环路、北外环东段快速化改造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推进跨江通道和主次干道贯通工程,相继建成新江桥、澄浪桥等跨江大桥,新建改造主次干道30多条,打通“断头路”90多条,建成专用停车位20多万个。

  开展核心区功能完善、城市轴线景观提升、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牵头推进的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和美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进展顺利。目前,“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建设形成了长12公里、总面积约73公顷的高品质滨水空间,市民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条鸟语花香的生态长廊。到2020年,宁波将基本建成中心城区“三江六岸”36公里滨江休闲带,使之成为宁波最具魅力的城市风景,真正呈现出一派“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的江南水乡韵味的美丽画卷。

  管好“天落水”,实现人水和谐,宁波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的步伐骤然提速,成功获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按计划,到2030年,宁波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里程数不少于150公里,要缓解“看海”、“喊渴”、抬头“蜘蛛网”、低头“拉链路”等一系列现代大城市痼疾。其中,宁波江北区慈城镇先行一步,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并融合传统城市范式,积极打造5.2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核心示范区。

  注重城乡统筹

  更好造福百姓民生

  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是为了更好造福百姓,对于百姓而言,安居方可安心,安心才能乐业。

  民心工程以人为本。宁波已累计建成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10万余套,累计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2万余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并在全国率先将危旧房纳入棚改范围,并通过鼓励货币化安置,既彻底解决了群众“心病”,又有效化解了房地产库存,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住建部的大力推广。

  截至今年9月底,宁波已争取到国家政策性贷款额度1411.2亿元,累计完成棚改面积708万平方米,6.8万户家庭彻底消除住房安全之忧,徐戎、锦屏、孔浦等一大批备受关注的危旧房小区得到改造。针对一些尚未纳入棚改范围的城镇危旧房屋,宁波探索建立日常巡查、房屋综合保险等机制,基本做到每幢危旧房屋“日常有巡查、隐患有记录、应急有预案、责任有落实”,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宁波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抓手,让农村环境品质也得到有效提升。

  “安居宜居美居”专项行动,2016年重点整治了全市18条道路涉及的70个乡镇、800多个村庄、5300多个突出问题。2017年启动了127个“改旧”试点村,通过“改旧”试点建设,加强规划设计引领,夯实基础配套设施,积聚农村土地资源,着力破解“村庄规划实施难、农民建房落地难、农村建设管理难”等突出难题,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依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构建起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保障体系,强势启动小城镇环境卫生和“道乱占”“车乱开”两大百日攻坚行动,并梳理排定整治项目2057个,总投资257亿多元,力争用三年时间,刷新112个小城镇“颜值”。同时,宁波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实现全覆盖,污水管网已从2010年的2740公里增加到2016年的413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支撑,是民心工程,也是发展工程,下一步将对标‘名城名都’的高站位,持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宁波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一流的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做精扮靓中心城区,强化住房保障,加快建设理念转型,助推宁波城乡一体发展。”

  大道如虹跨越新途

  一条条高速公路宛若玉带蜿蜒盘旋,一座座大桥犹如彩虹穿山跨水,通江达海,大道如虹。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方向和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宁波交通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五年,交通运输与时俱进,基本建成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立体开放

  港通天下货畅其流

  “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时代的命题。立体开放的国际大通道构建,为宁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加码。

  宁波舟山港码头,一艘艘巨轮鱼贯而行。港口一体化的宁波舟山港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货物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7.71亿吨,同比增加10.8%,继续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1876.5万标箱,已跃居全球第三位。

  从宁波舟山港延伸出的11条海铁联运班列物流干支线,就像毛细血管般不断渗入内陆腹地,进而辐射到内陆,远至欧洲。与此同时,依靠港口枢纽与城市禀赋的有机结合,越来越多的“宁波制造”从这里“出海”,经由236条航线与国际市场终端紧密相连,并在港产联动中,为宁波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通道网络化,一环六射、南客北货格局形成。随着象山港大桥及接线、穿好高速的建成通车,形成了一环六射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高速通到县,国省道通到镇,一般公路通到自然村”的格局。

  杭甬客专的开通、铁路宁波站枢纽建成投用,宁波迈入高铁时代,融入了全国的高铁网,货运北站的建成投用,基本建成“内联外通”“南客北货”铁路枢纽体系,全面形成“213”交通圈,宁波成为37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29个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和交通部首批16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创建城市之一。

  大路贯通

  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即将建成通车,栎社机场三期加快T2航站楼主体结构施工,“一号工程”沪嘉甬铁路已启动规划前期工作……连续12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全省第一的宁波交通在织就着一个更广泛和更密集的内部网络的同时,正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乃至全国交通圈。

  宁波正谋划构建“一纵一横一射”三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深化衔接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通道、长三角城市群。

  “一纵”是沿海南北大通道,“十三五”期间力争向北开工建设沪嘉甬铁路;向南续建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一横”是沿江东西大通道,向西开工建设杭甬高速公路复线;向东加快推进六横公路大桥和甬舟铁路建设。“一射”是甬昆西南大通道,去年底开工建设的金甬铁路就是一条“射”向西南的大动脉。

  放眼全省四大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宁波将重点建好上海、杭州、金义、温州、舟山等5个方向的交通通道。目前,除金甬铁路外,甬舟铁路也提上日程,作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支撑,金甬舟铁路将促进都市圈一体化。

  便利出行

  最美风景就在路上

  2013年9月,宁波市民第一次用上了公共自行车,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投用公共自行车标准网点1468个,投入公共自行车3.66万辆;2014年,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宁波进入地铁时代,2015年,轨道交通2号线与铁路宁波站枢纽全面投用,宁波的立体交通雏形已现……近年来,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交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宁波也历史性地构筑了轨道、公交、公共自行车和出租车“四车一体”的公共交通发展新格局。

  今年,宁波迎来前五年交通治堵工作的收官之年,也是后五年治堵的开局之年,同时还是公交都市创建的攻坚之年,公共交通各取所长又相互融合,使出行更加便捷,“公交+慢行”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深入百姓生活,公交机动化分担率达到51.5%,这个数字到2020年还将上升到60%。宁波交通创新实施常规公交1小时优惠换乘和中轻度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平均每年有超过6000万人次受益;取消境内普通公路收费,绕城高速对浙B车辆实行减半收费,大大降低了市民出行成本。启动出租汽车行业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3年保持5A级水平,全市基本实现“镇镇通公交,村村通班车”。

  宁波公共交通日均客流量接近180万人次,常规公交每天穿梭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道流动的最美“风景线”。宁波市公交总公司荣评全国文明单位,36路公交司机陈霞娜当选十九大代表,“3561”服务班和阳光服务班组、夏慧星文明车队、公交国防民兵线等成为行业的最美示范窗口,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星级全覆盖,宁波交通打造“最美行业”的举措得到中央文明办的高度肯定。

  轨道交通融入生活

  继“大港梦”“大桥梦”之后,随着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承载着数百万新老宁波人祈盼的“地铁梦”圆了。

  作为浙江省第二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宁波张开双臂拥抱地铁时代。五年来,宁波轨道交通全面推进规划、建设、运营、开发“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各项工作不断“加速”。

  运送乘客超2亿人次

  “半小时交通圈”日益成熟

  继2014年5月30日1号线一期开通后,2015年9月26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开通;紧接着,2016年3月,1号线二期开通,至此宁波轨道交通第一轮建设规划项目圆满收官,横贯中心城区75公里的轨道交通“十字”运营骨架形成,宁波城市交通步入立体化时代。

  随着地铁时代到来,宁波市区“半小时交通圈”蓝图悄然变为现实,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从1号线福明路站出发,不到10分钟,往东可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往西可以到宁波天一商圈和全国首个两站一区间地下商业街东鼓道休闲购物;从鼓楼站出发,半小时内可到梁祝公园游玩或去机场赶飞机。

  开通以来,宁波轨道交通一直秉承“提升城市品质,缔造幸福出行”的使命,坚持“诚于心畅于行”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三年来,先后8次提升运能,开行时间首班车由初期6∶30提早至6∶00、末班车由21∶30延时至22∶00,行车间隔越来越短。与此同时,爱心预约、“站长开放日”、“文化专列”、“城客之家”、畅行岛、志愿者服务中心等服务品牌不断涌现,“地铁行、文明行”深入人心。

  “以前很多宁波人不知道地铁怎么样,现在切身感受到地铁带来的便利,大家都打心底里喜欢,更加支持和理解地铁建设了。”鼓楼站的志愿者张霞敏介绍说。

  截至目前,宁波地铁已安全运营超千天,日均客流量接近35万人次,累计运送乘客突破2亿多人次,初步发挥城市交通骨干线作用。

  “十三五”末期

  200公里网络化运营格局形成

  来不及细细品味地铁开通带来的喜悦,宁波轨道交通的建设者们早已投入了新一轮的建设中。2014年12月23日,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宁波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全面启动。

  今年10月7日,当人们还沉浸在国庆和中秋“双节”的欢乐氛围中,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中兴路与兴宁路交汇处的儿童公园站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儿童公园站是3号线和4号线的换乘站,也是确保3号线一期顺利通车的关节车站。目前,3号线一期13座车站已全部开工(樱花公园站、大通桥站已与1号线、2号线同步建成),区间施工正在紧张推进中。

  目前3号线,4号线、5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以及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等全线40多个标段都在加紧建设中,每天建设施工现场都是一片热火朝天。

  提速!增效!2017年是宁波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深入推进之年,也是轨道交通全面提速增效之年。按照宁波市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到2020年前后,约2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格局即将形成,进一步确立轨道交通在城市的交通骨干作用。而远期,宁波轨道交通将形成“一环两快七射”覆盖中心城区的放射状网络,线网规模将达到410km。

  地铁“触角”

  全面融入宁波市民生活

  轨道交通不仅只是交通工具,也逐渐改变市民生活。

  今年8月21日,省内首个地铁地下商业街区、全国建筑面积最大的两站区间地铁综合体——东鼓道开门迎客,开业后人气持续火爆,甬城市民纷纷赶来“探营”尝鲜。

  作为宁波轨道交通“地铁+物业”第一个地下开发项目,东鼓道连接东门口和鼓楼两大核心区块的地下走廊,其贯通不仅是“轨道+服务”融合的典范,也是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的全新探索,更给周边市民多了一个购物闲暇的好去处。据悉,目前日均客流4万人次左右。

  宁波轨道交通坚持“地铁+物业”的发展模式,通过车辆基地盖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站口沿线500米半径范围专项储备土地和拆迁地块再次利用等四种物业开发模式,不断提升地铁物业价值,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首个“地铁上盖”物业——杨柳郡一期开盘售罄,“地铁社区”公园道动工建设……与此同时,全面推动地铁新经济,打造“智慧地铁”。可以预见,在未来,轨道交通将更加全面融入宁波市民生活。

宁波内河景象

  精细管理呵护美丽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美丽是最大“公约数”,而管理,则呵护着美丽长存。

  深秋的甬城,从繁华三江之滨到城区街头巷尾仍呈现一派花海绿廊,这座东方文明之都在上万名城市管理者的呵护下愈发精致——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座城市将前行路上的每一项成就,转化为厚植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可感可触的温暖细节。

  宁波建设“名城名都”的答卷,始终与百姓的幸福感对标。

  “城市管家”

  改变生活细节

  幸福感,来自于城市面貌大改善。

  对于宁波市民来说,没有一条道路的地位可以和中山路相媲美。为了确保中山路的精彩呈现,宁波对中山路实行一体式景区化管理。

  把一条道路当成一个景区来管理,体现了宁波城市管理精细化的程度,这种细节,正是百姓满意度的来源。

  百姓看到,城美了——“三改一拆”和治危拆违稳步推进;破解“四边三化”整治难……百姓看到,水清了——“五水共治”,宁波初步实现城区污水“零直排”……

  截至9月底,宁波累计拆违1887万平方米,完成“三改”建筑面积2901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河道综合整治22条,完成新开河道工程2条,改造易淹易涝片区44处;完成新建雨水管网72公里,提标改造管网62公里,雨污分流改造75公里;新建供水管网58公里,改造供水管网68公里。

  截至5月份,宁波完成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2126幢、建筑面积303.3万平方米。在危旧房长效监管下,全市已有6.34万幢、1.58亿平方米的城镇住宅房屋信息建档,并落实房屋安全管理员4304人,建立了房屋综合保险+动态监测模式。

  三江六岸是宁波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展现宁波风采、品质和文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宁波城管致力提升城市夜景,先后实施了迎新春灯饰展、解放桥——兴宁桥沿江建筑照明景观提升、药行街——百丈路街景灯光提升和老外滩景观提升等美化工程,使三江六岸的夜色更加迷人。

  但这座城市的改变,远不止于此。盆景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夏禹公园、包家河公园二期实现竣工验收,宁波园林博物馆向市民开放,日湖公园全面完成景观提升。开展大型绿雕建设,组织实施立交桥体两侧绿化,使城区绿化品质档次进一步得到提升。

  “垃圾分类”

  共建美好家园

  五年间,宁波垃圾分类事业从无到有并挺进全国前列,为文明城市创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宁波于2013年启动世行贷款宁波市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通过创新制度、创新模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初步形成。目前中心城区已有31个街道584个小区31.81万户居民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分类收集覆盖面达75%,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82%。

  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是上世纪80年代末建造的老小区,几乎家家户户参与垃圾分类,社区虽然“老”,但干净整洁:没有蝇虫滋生的垃圾房,没有乱摆乱放的垃圾桶,更没有随便丢弃的各种垃圾。

  今年宁波还启动了小区垃圾房的垃圾分类投放改造,计划更新改造垃圾房千余个。

  “首吃螃蟹”的鄞州区明楼街道明北小区,垃圾房不仅更美观,还增加了除臭、冲洗设备及屋顶绿化功能,配备了用于宣传LED电子屏,使垃圾房同时成为宣传垃圾分类、推动居民参与的宣传平台和教育阵地。

  “九大措施”

  破解民生问题

  幸福感,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让百姓关心的民生成果。

  今年,宁波提出“城市管理”迈向“城市治理”的理念,再到为切实解决一批宁波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城市管理问题,提出了强化“九大措施”。

  城管部门以民生服务为宗旨,包括要让市区的公厕焕然一新。今年开始,利用三四年时间完成市三区180座环卫公厕改建提升,核心区域实现10分钟如厕圈。

  深化道路保洁清爽行动,加快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建设,同步启动县(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加快公园绿地、道路绿化、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建设步伐,推进节约型、生态型、精致型园林绿化建设。

  围绕道路坑洞24小时修复,加强日常养护维修监管,确保道路设施综合完好率在90%以上。

  智能牵动未来,智慧引领时代。宁波开展“智慧城管”织网拓展行动,架构“智慧环卫”“智慧市政”“智慧水务”“智慧园林”等领域的智慧管控体系。

  启动智慧城管道路分类管理模式,推进“城市家具”标识标准化试点工作,针对性地开展城市道路“僵尸物品”专项治理,编制城市护栏设置与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破解民生难题。开展城市生命线长效监管行动,保持水、气、热等城市生命线系统畅通,建立监管长效化机制。加强供水、供气、防汛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编辑:周文丹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