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健康 正文

消暑小吃“冻蒲”
2017年08月04日 14:24 来源:宁波日报   桑金伟

 

  观海卫杜家桥村老人自制冻蒲

  夏日里,喝碗冻蒲最消暑(桑金伟摄)  

  盛夏季节骄阳如火,日前在慈溪观海卫镇杜家桥村为老人们义务拍摄金婚照。临近晌午,一位大娘端来一碗小吃,没想到居然是“冻蒲”,一看一闻,形态和气味非常正宗,连那只“冻蒲碗”也很地道。于是顾不上斯文和客气了,“咕噜、咕噜”几声滑入喉咙,凉爽润嫩,“就是这个味儿,好吃,真爽!”

  这一碗“冻蒲”勾起了我的回忆。只是,该怎么正确称呼它,不免要花点笔墨。“冻蒲”是过去流行于苏浙一带的经典消暑小吃,它的称谓很多,写法各异,光在我们慈溪,西部称“凉粉”,东部则称“冻蒲”。“冻”的写法问题不大,“蒲”的写法就五花八门了,“冻蔀”“冻脯”“冻潽”等不一而足。据说丽水一带称为“苦籽腐”或“木莲腐”,因为做“冻蒲”手法类似于做豆腐,故称“腐”。其实我们习称其为“凉粉”并不确切,因为易与北方的“凉粉”相混淆。这两种“凉粉”是完全不同的,为了以示区别,又不放弃“凉粉”的称呼,现在也有人把南方的“凉粉”称为“白凉粉”。

  北方的“凉粉”主要食材是豌豆粉、绿豆粉或米粉、面粉,口味以咸为主。而传统的南方“凉粉”的主食材是一种植物的籽。如果说北方的“凉粉”是一种饱肚的点心,那么传统的南方“凉粉”则是一道清凉解暑的小吃。

  其实“凉粉”或“冻蒲”较规范的称呼应该是“木莲冻”,它的主要成分是木莲籽的胶汁。有时要说清楚,“掉书袋”也免不了,据权威的大词典载,可称为“木莲”的有三种植物:一是常绿乔木,花如莲,果穗球形,俗称黄心树;二是木芙蓉的别名。白居易有《木芙蓉花下招客饮》诗,“莫怕秋无伴愁物,水莲花尽木莲开”,说的就是此花。网上一些“木莲冻”文章,引用了这诗句,其实是张冠李戴;三是薜荔。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木莲》释名时说:木莲即“薜荔、木馒头、鬼馒头。”又参阅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木莲》:木莲即薛荔,自江而南,皆曰木馒头。俗以其实中子浸汁为凉粉,以解暑。

  看来家乡的冻蒲就是木莲籽做成的。木莲,是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别名很杂,有牡赞、木莲藤、过水龙、辟萼、石壁莲、木瓜藤、石莲、凉粉藤、抱树莲等。它常生于树上或村边残墙破壁处或山坡上,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其果实具有通便、祛风除湿、消肿解毒、补肾、通乳等功效。家乡的野生木莲,四五月开花,六月结果,九十月可采果,成熟的果实富含大量果胶。摘回的果子洗净后切成两半,晒干,然后将果籽挖出来备用。木莲籽可制凉粉,也可制作木莲豆腐。

  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绕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可见过去木莲在我们这一带很常见。

  我出生在浒山北门城楼附近,我们叫城楼下面的通道为“城洞”,是早年从北门进慈溪老城区的唯一街道。城洞是纳凉的好去处,里面总有一副“凉粉(冻蒲)担”在待客。浒山城里那时已经有了棒冰,城洞里也有售。记得冻蒲是每碗6分,白糖棒冰是每根3分,上了年纪的人会在城洞内一边休息一边喝冻蒲,我们孩子更喜欢吃棒冰。烈日下,进出城的匆匆过客,端上一碗晶莹透亮、清冽可口的冻蒲,吹一下从北城河刮来的穿堂风,坐一会儿凉屁股的石凳,也算是一种享受了。

  离浒山不远的宗汉新塘老街上,早年也有一个冻蒲摊。摊主人叫何贵灿,已经不在了。记得他的冻蒲担子由一根扁担和二只木桶构成,配以小桶、放食糖的镴瓶、小铜铲(勺子)、3个镴壶、几盏冻蒲碗等。

  我特意寻访到了何贵灿的儿媳和孙子,对冻蒲的制作过程加以核实:把0.5公斤的木莲籽放入纱袋中,用绳子扎紧,在水里浸泡几分钟。然后将其在冷水中反复搓揉,不断挤出籽里的果胶,直到挤完为止。这样小桶里约有一二公斤木莲籽的母液可备用了。再打来上好的井水,0.5公斤的木莲籽大约可配三四十公斤井水,这是一天的用量。过去,既无冰箱又没冰块,全凭井水带来的凉意。最后是取一定量的母液与一定量的井水融合,搅和时可加些茄子汁之类,以增加凝固作用。10多分钟后冻蒲即成。冻蒲是随制随卖的,不能一次性全部搞好,否则易化为水。

  客人来了,用小铜铲把冻蒲一片一片舀入碗,像舀豆腐花。冻蒲碗足高底浅面大,煞是好看。舀时不可乱搅,乱搅也容易化为水。在每碗冻蒲上,再浇些醋水、糖水、薄荷水,要是撒上少许桂花则更佳。

  问及何老的冻蒲担子,60多岁的孙子答说:分家时给了小伯。于是寻到小伯妻子,她说:早就卖了。又找到那买主,说是几年前让古董商收去了。我终于死了心。

  “现在超市里冻蒲也有得卖”,妻子说。我一看,品名叫“木涟冰爽”,“莲”字加了三点水,莫非是新品种?后据业内人士说,现在诸如“木莲冻”一类传统消暑食品,一般不再用木莲籽了,故用“涟”或“梿”字来代替。它们普遍采用魔芋粉、藕粉或卡拉胶等凝固剂加上白糖、薄荷香精等原料制成,但因为晶莹透亮的外形和清爽嫩滑的口感,依然好销。


编辑:龚振岳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