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区县之窗 正文

种什么烂什么 宁海“技术渣”果农的逆袭
2017年06月29日 14:26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周如歆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6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醉 通讯员 周如歆)一亩枇杷地赚2万元,100亩就是200万元。

  这组看起来很诱人的农业产出数据打动了当年32岁的叶永良,那会儿,他正在湖北、武汉做家具行当,生意不算太好。

  走,回家干农业去!

  叶永良怀着最天真的想法回到宁波宁海一市岭头村,就像不断浩浩荡荡涌向农田的商业大军一样,他一口气投资六七百万元,承包下300亩地,即便他对农业一窍不通。

  “新手”就这样大胆上路了,可他状况百出,比如,果树常“头痛脑热”,第一年结的果子不多,满打满算不过几千元收入,即便后来高产的年头,也只有每亩1万元产出,与2万元的心里目标差距很远。

  “干农业是要细心打理,是有技术含量的。”村里的老农看不下去,直摇头叹气。可这个技术盲似乎永远也不上心,心还野得很!  

  叶永良看周边农户开始种植红心猕猴桃,一问行情,脑子里又快速组合成了一组数据:每斤卖三十元,一担挑下来是100斤,也就是3000元,一天可以挑好几百挑子……2010年,他又勿勿进军猕猴桃种植产业,一种就是80亩。

  说匆匆并不为过,等叶永良的猕猴桃长到三年可收获时,他发现周边农户的猕猴桃已进入了“老病期”,连他的猕猴桃树也被传染了,病的病,死的死,他束手无策,一万棵苗种下去只活了三四千棵。

  收拾残留下来稀稀拉拉的猕猴桃苗,叶永良想着地白空着不如套种些桔树玩玩,就这样,他又任性地搞来了桔苗,填充他的田间地头。  

  叶永良的农田事业进行到这里并不算顺利,可他依旧一副永远懒得学农田管理技术的模样,平时也很少下农田,雇佣些小工来打理。商业思维的确可以敏锐地嗅到某些商机,可对于农田这个古老的行当来说,越来越多的商业资本的注入,是需要经历磨合与消化的。

  2012年,叶永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本来就是做生意的,销售渠道多,做农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大伙销售产品。”叶永良说道。

  岭头村有500多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枇杷,产量非常高,但农民销售仅靠一担担挑出去卖,果子成熟速度远超售卖速度。

  那一年,全村经叶永良销售出去的枇杷就有四五万斤,他一跃成为过销大户,老农民才恍然大悟,“技术渣”其实不简单。  

  商业资本和思维一旦在乡村找到了契合点,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

  转眼,叶永良又在自己的果园脚下建起了一座略有古色的农庄。“我要换一种模式做销售,不再把货送上门,而是把人请进来,喝茶、品果,谈人生,顺便卖水果,这样或许效益更大些。”

  这个决定叶永良不再是“勿勿下”的,他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窝在家画设计图,一点点把这个农庄建起来。去年11月开张,周末经常爆满,收益达到五六十万元。

  今天的叶永良依旧是个“技术渣”,不过这好像并不影响他的农田事业。无论哪个产业,都需要新思维的注入,让它生长出百花齐放的姿态,这才会强壮繁荣的内核。


编辑:周文丹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