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文娱 正文

指尖上的艺术:象山非遗项目麦秸画变废为宝
2017年05月21日 10:17 来源:中国宁波网   记者 陈爱红 崔引

  40岁的象山人徐敏杰是象山县县级非遗项目麦秸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在象山丹城东谷路上开了一家名为“沙溪清音”的字画装裱店,白天为人装裱字画,晚上从事麦秸画的创作。对于徐敏杰来说,字画装裱是谋生的手段,麦秸画才是一生真爱。

  1997年,徐敏杰从宁波市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萌发了通过制作麦秸画来创业的想法。他最早尝试制作了一批以花鸟为主题的麦秸画,卖给宾馆作为装饰,但销路不太好。

  1998年象山第一届开渔节期间,徐敏杰创作了一幅麦秸画《虾图》,开始把题材拓展到渔文化。随着当地渔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他的麦秸画逐渐脱颖而出。2004年,徐敏杰成为象山县首批县级非遗项目麦秸画的代表性传承人。2006年,他又开创了麦秸画青花盘系列,被有关部门作为开渔节的礼品赠送给国内外来宾。

  一把剪刀一个镊子,一束麦秸一瓶白胶,加上一张卡纸,在徐敏杰的手上会焕发新生:先用剪刀剪取一段麦秸,麦秸的选取是有讲究的,能够用来作画的是最光亮的一段。把这段筒状麦秸用剪刀剖成四片平整的麦秸条,再用手抚平它们。麦秸画中的树干、鸟的身体等部位需要大面积的材料,徐敏杰要把这些麦秸条用白胶一条挨一条地粘贴在薄纸上,再在卡纸上作画。

  徐敏杰已无需在卡纸上画草图,他胸有成竹地剪出一段树枝,再信手剪几片花瓣贴上去,一幅颇有意境的花卉图就初具雏形了,再在花枝间添上一只麻雀,画面就会灵动起来。麻雀的羽毛层次分明,尤其是胸脯上的小绒毛,用剪刀将麦秸剪成比发丝还细的絮状,一根根粘上去,是最体现功底的活儿,集眼力、手的灵巧度和细心、耐心以及美术功底于一体。有时候,一只麻雀要花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

  整个画面完成后,麦秸画还没有完工。使用原色麦秸制作的麦秸画,看上去金灿灿的,还要用自制的电烙铁“润泽”,利用加热方式将麦秸画的不同部位焦化处理,产生深浅不一的色泽效果,这样可展示苍老的树干和新生树枝之间的细微差别,让花瓣更为细腻,还可以表现出鸟雀羽毛上光影的不同。

  麦秸画的最后一道程序是装裱,和普通的书画装裱差不多。装裱好的麦秸画挂在客厅或书房里,在清晨或黄昏,捧一杯清茶坐在画前,散发着田野气息的麦秸画能让你在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城市里感受到淡淡的乡愁和几许思念。


编辑:周松华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