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健康 正文

六名患者送锦旗感谢同一位医生 一名差点面临截肢
2017年05月02日 07:45 来源:现代金报   记者 贺艳 叶萌茗 通讯员 张基隆 郑瑜 何英

  ●推荐人:童大爷●被推荐人:鄞州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许中友

  昨天,家住鄞州横溪的童大爷打进报社征集活动热线,他说要感谢鄞州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许中友主任医师。

  之前,记者因为工作原因接触过许中友医生。他给人的印象是面带笑容,说话不急不缓,面对患者他总是耐心地解答。

  前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过去十多天内,除了童大爷,还有其他五名患者先后给许中友送去六面锦旗,感谢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原本要截肢的病腿7小时手术后起死回生

  童大爷今年82岁。3年前,他的左下肢出现动脉硬化闭塞症。近半年,病情愈发加重,左脚已有两个足趾坏死,左下肢疼痛难忍,走路都困难。“之前痛的时候还能熬一熬,这次实在痛得熬不住了。”4月中旬,童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宁波一家医院就诊,结果医生告知他需要截肢。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要截肢,太痛苦了!”童大爷接受不了这个治疗方案,决定回家算了,后来经熟人介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挂了许中友的专家号。

  许中友一边询问病情,一边仔细检查了童大爷的左下肢,决定为其打通闭塞的动脉以保肢。当日晚上6点开始手术,手术持续了7个小时,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结束。当新鲜的血液在童大爷左下肢的血管里“汩汩”流动时,老人家立马觉得左下肢的疼痛和麻木缓解了。术后第二天,童大爷就能下床行走,术后第三天康复出院。

  在采访时,童大爷告诉记者:“在手术前,就从护士口中得知,许主任从早上九点连续做了七台手术,其中三台是介入手术,加上我的这台手术,许主任那天整整做了八台手术,从早上九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一点,连续做了16个小时手术。”

  看着许主任和几个医生拖着疲惫的身影走出手术室时,童大爷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其实我的这台手术可以安排别的时间做的,可许主任考虑我的病情严重,想早点治好我的腿,即使当天已经安排了好几台手术,他还是坚持放弃休息时间来给我做手术。”

  4月21日,即将出院的童大爷专程做了一面锦旗送到许主任手上,他拉着许主任的手不停言谢:“谢谢您!如果没有您,我这条腿肯定保不牢了,是您挽救了我这条腿,让我重新站起来了”。

  同一病房患者都来送锦旗感谢医生能睡安稳觉了

  4月17日,许中友还收到了其他两名患者送来的锦旗,背后都是“医者仁心”的故事。

  当天早上8点,一对70多岁的夫妇把两面锦旗递到许主任面前。“谢谢您把我的腿给治好了,现在我活动自如了,晚上睡觉也踏实了,再也不用被痛醒”。许中友仔细一看,原来是刚出院不久的罗大爷夫妇。

  罗大爷今年72岁,慈溪人,5年前患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饱受下肢疼痛之苦,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腿痛得无法入眠。这些年辗转于宁波各大医院治疗,但都没什么效果。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许中友专门治这种毛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他。

  许中友给罗大爷做了介入治疗,效果很不错。出院后一个星期,罗大爷可以轻松走路了,一口气走完500米没问题,更惊喜的是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为了第一时间把这一好消息告诉许中友,罗大爷和老伴专程从慈溪赶到鄞州人民医院送来两面锦旗表示感谢,上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贴心”。

  罗大爷前脚刚走,陈先生拿着锦旗后脚就到了。原来这位刚出院的陈先生是余姚人,患有下肢静脉曲张,还患有脑梗病史,右侧身体活动受限。

  陈先生跟罗大爷是同一个病房的病友,两人之前都四处奔波求医,这次他也是经人介绍,慕名前来鄞州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治疗。住院期间许主任通过手术方式解决了他多年的病痛,出院后他和罗大爷互通电话,商量着怎样感谢许主任,于是就有了上面两人一前一后送锦旗的场景。

  许中友说:“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没想到,这些患者这么惦记着我,心里觉得特别温暖,满满的正能量”。

  ●推荐人:张老伯●被推荐人:鄞州邱隘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张盛人

  老张和小张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真情,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他们犹如细水长流,点点滴滴尽显关怀与情义。

  手机号码留给老人可随时询问

  老人搬家了还会回来找他

  你是我最信任的医生

  张老伯名叫张祯祥,今年73岁,患有糖尿病20多年了,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脏也不好,是典型的三高病人。

  张盛人是邱隘中心卫生院的副院长,小张是张老伯对他的称呼,看似随意,恰恰体现了他与患者之间的零距离,如同忘年之交又如同父子。

  张老伯第一次找到张院长看病是在2013年,他因为低血糖,服用了一些药后经常出现心悸、乏力、脸色苍白,带来了不小的痛苦。张院长诊断后,调整了给药方案,走的时候他还不放心,叫来了三轮车把张老伯送到了车站。张老伯说,虽然这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但当时一幕却一直记在心里,每每想起,心里一阵暖暖的。为了方便张老伯咨询问题,张院长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给了他,“你有事就打这个电话,万一我不在门诊,你可以直接到我办公室来。”老张转述了当时张院长的原话。

  从那以后,张老伯低血糖现象再也没发生过,身体也硬朗了不少。而更让张老伯感动的是,每次药用完恰逢张院长不坐诊,他就去办公室找他,一坐就是1个小时,除了问诊看病以外,还聊聊生活状况,身体健康情况等,有时候话匣子一打开,张老伯刹不住,只要时间允许,张院长都很乐意与老伯交流。张院长说老人平时和年轻人交流得少,难得高兴,想说就让他说个痛快。

  老人搬家帮忙联系就近医生

  张老伯说,张院长的好,好在他特别细心。去年搬家住到了东吴镇,来回看病没那么方便了,张院长还担心张老伯年纪大来回吃不消,于是就把东吴卫生院一位姓陈的医生介绍给了张老伯,还给他写了一张纸条,上面有地址、陈医生的电话、坐诊时间,还特地打电话给陈医生,交待好张老伯的病情。

  等张老伯到了陈医生处,后者忍不住问道:张院长和您是什么关系啊?张老伯说:“我们就是普通病人与医生的关系。”

  邱隘卫生院朱护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张院长带领相关部门前往社区11个服务站进行质控检查,还剩下两站的时候,张院长说要提前回卫生院,老张在等他……工作人员摸不透,结果车一到卫生院,立马有了答案。

  朱护士说,原来张老伯配了些新药,吃不准,特意从东吴镇跑到邱隘中心卫生院,就是来询问张院长如何服用的,因为张院长是他最信任的医生。除了张老伯,张院长对待其他患者也是一样有耐心,由于他有亲和力又特别细心,这些年来在他这里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记者得知,原本张院长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完全可以不坐诊,而且他只是业务副院长。但是,张院长却坚持每周两天到三天门诊坐诊,他跟记者说:“我现在虽是副院长但也是一名医生,不能忘了业务啊,现在这边医生也不多。”


编辑:段琼蕾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