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文娱 正文

一个小众爱好 宁波藏友洛奇收藏黑胶唱片6000余张
2017年01月15日 12:02 来源:宁波晚报   

  洛奇播放黑胶唱片

  黑胶唱片实体的温度还来自唱片封面设计的艺术性,比如这张德国钢琴家季雪金和卡拉扬合作的《舒曼钢琴协奏曲》,封面配图就是洛奇个人非常喜欢的巴比松画派柯罗的大作《蒙特芳丹的回忆》,银灰的底调,迷蒙的雾气,料峭的寒意,如梦如幻,诗意盎然。

  国际上主要的唱片公司有五家:DG、EMI、RCA、DECCA和飞利浦。这张是EMI最新发行的俄罗斯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封面选用了达利的作品,印刷精美。

  国内唱片公司近几年也陆续发行黑胶格式的名家历史录音,这些昆曲、古琴,以及上世纪五六十代耳熟能详的电影歌曲,母带都被重新拿到德国做了后期修复,黑胶重播后音效非常好。

  “洛奇音乐图书馆”位于鄞州区四明中路旁的一个商业广场。这是甬城音乐发烧友们在繁华都市里的一个宁静的家。约90平方米的房间里收藏了6000余张黑胶唱片与10000多张CD,大多属于馆主洛奇及其好友戚缪笛的私人收藏。他们把各自的宝贝放在同一个空间,与音乐爱好者们分享。当唱针划过黑胶唱片的密纹,古老的旋律在房间里悠悠回荡,时光仿佛穿越到上个世纪。

  听黑胶唱片,一个小众的爱好

  “没错,黑胶唱片作为一种记录声音的载体,它已然是历史的产物了。”洛奇说,提到黑胶,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或许是上个世纪的贵族的精致生活。甚至到改革开放初期,一张黑胶唱片的市场价都是普通薄膜唱片的几十倍,不是一般人会去消费的。

  上世纪90年代,乐坛进入CD时代,黑胶式微。黑胶唱片的生产线大量被淘汰,市场价也大幅跳水。不过,进入21世纪后,黑胶仿佛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也许是CD听多了,人们开始怀念黑胶唱片。黑胶确实提供了CD所无法取代的音质和音效,保留了原作更多的细节和音乐动态摆幅,并能很好地还原出来。相比之下,来自CD的声音显得涩、冷、坚,这逃不过发烧友的耳朵。”洛奇说。

  洛奇收藏黑胶唱片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当时几乎还没有“海淘”一说,和众多音乐发烧友一样,他会跑去广东码头淘碟,此外,有个叫“易趣”的网站也是大伙常去购买的。

  2002年,基于BBS论坛的兴起,宁波出现了一个叫做“宁波烧友会”的小群体。戚缪笛说,知道这个名字的,应该都是“古董级”的玩家。平时线上讨论得热火朝天,线下大家会不定期地“流窜”到宁波各个角落聚会分享。那是个很小的圈子,但大家一直玩得很嗨。

  2012年,洛奇音乐图书馆装修完毕,这些音乐发烧友终于有了一个家。不大的空间里,音响、播放设备占了三分之一,包括一台上个世纪50年代的古董黑胶唱片机、一台现代工艺黑胶机和一台松下古董卡带机,洋味十足。所有黑胶唱片和CD分门别类密密麻麻排列在靠墙的架子上。另一侧,则是用来待客的长桌和茶席,一中一西和平共处。

  “对音乐,我们始终有一种敬畏感。这年头在网上下载一段古典音乐太容易了,但是把黑胶从架子上取下来,放在唱片机上,打开音响,调好唱针,听音乐慢慢流淌,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充满仪式感。好的音乐需要用合适的态度聆听。”洛奇说。

  “海淘”时代,找黑胶唱片并不难

  洛奇最爱“二战”时期的德国指挥家富特文格勒,收藏了200余张与他有关的黑胶唱片,版本不一。“富特文格勒在音乐中表现出来的对古典的敬畏和人道主义关怀很令人尊敬,老一代指挥家用生命提炼对音乐的感悟。后来的卡拉扬或许名气更大,出唱片也更多,但后者的唱片有一种商品化的趋势。而富特文格勒甚至是反对录音的,他希望大家能去听现场。”说起偶像,洛奇有点滔滔不绝。

  洛奇音乐图书馆的另一大块珍藏是马勒。戚缪笛自信地说,他和洛奇两人所收藏的马勒唱片加起来,敌得过全宁波的半壁江山。马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曲家、指挥家,成就非凡,喜欢他的人很多。“他的音乐有当时的人面对工业时代来临时的惶恐、不安,对应当下人们的焦虑和对现代社会的感知,有一种具象可感的呼应。”戚缪笛如此解读。

  除了古典音乐,洛奇音乐图书馆也收藏有鲍勃·迪伦、科恩等人的音乐。“我们的收藏不局限于古典音乐。凡是能给我们带来美好和感动的音乐,都有收藏。”洛奇说。在如今全民“淘宝”的时代,想收藏黑胶唱片并不难。洛奇介绍说,现在想买一张黑胶,很容易,可以通过淘宝或是海淘网得到,价格也不贵,六七十元就能买到,上百元的品相已经很好了,最贵的“首版”碟在1500元左右。播放黑胶唱片的设备会稍微贵一些,洛奇音乐图书馆里的一套专业设备经过多次更新换代,目前价值在60万元左右。“也有几千元的普通黑胶唱片机,给家庭日常播放用。”洛奇补充说。

  2007年、2008年左右,国内有一次“黑胶复兴”之风。数字音乐时代,人们好像突然开始怀念起黑胶的质感来了,于是又开始生产黑胶了。但后来有“无损音源”出现,黑胶又沉寂了。很快,人们发现无损流媒体格式也无法彻底解决模拟到数字解码的转化问题,最近几年,黑胶唱片又有抬头的趋势。看到有利可图,唱片厂过去的录音母带都在用黑胶重新灌录。洛奇音乐图书馆成立5年来,新收藏的黑胶唱片达3000张之多。

  走进市图书馆,与更多人分享黑胶文化

  洛奇说,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听黑胶唱片更像是一种“慢生活”。毫无疑问,网络无损流媒体是当下人们获取音乐的主流,它的传播和获取方式呈现高规格和便捷性。对于黑胶唱片的收藏,洛奇认为,不应该仅仅只是作为古董去定义,“黑胶唱片在今日的复兴,更多的应该是定义为人们在快节奏社会中大量摄取快餐文化后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安宁的渴望。而黑胶唱片,无论是实体的温暖感,以及播放过程中所带给人们的仪式感,恰好回应了我们内心的渴望。”

  洛奇介绍说,以他名字命名的这家音乐图书馆是私人的,也是公开的。他们会不定期举行一些音乐活动,以推广黑胶文化和普及古典音乐为主题。

  2015年,洛奇和他的朋友们与宁波市图书馆合作,在市图书馆的天一音乐馆内推出了每月一次的“针尖下的音乐”黑胶沙龙,受众面更广,也吸引了不少新粉。当然,这个圈子依然不大,但他们愿意与更多人分享音乐的美好,告诉大家,聆听古典音乐没有那么高的门槛,只要你愿意坐下来,和大师对话,感受针尖下的时光。

  新年伊始,寻找宁波记忆中的声音

  2017年1月10日,市图书馆的天一音乐馆度过了两周岁“生日”,洛奇他们趁机把目光转到了本土唱片的历史上。洛奇表示,他们除了收藏黑胶唱片,还馆藏了600多张由当年宁波唱片厂出品的薄膜唱片。这些红红绿绿的薄膜唱片记录并见证了宁波唱片厂的沉浮和历史变革。

  创始于1978年的宁波唱片厂,从宁波第三无线电厂唱片科分出独立建厂,隶属于中国唱片公司,原址位于永丰路35号,1988年停产。宁波唱片厂最辉煌时,年生产唱片过百万张,与北京唱片厂、上海唱片厂、成都唱片厂合称中国唱片生产的“四小龙”,出品的主要唱片有《中国唱片·李谷一》,陈少春主演的越剧《君子亭》,徐玉兰、金采风的越剧《盘夫索夫》,央视1983年的《群星璀璨电视歌会》,以及央视春晚等。

  接下来的一年,洛奇他们将与市图书馆的天一音乐馆一起,展开“寻找宁波记忆中的声音”系列活动,以唤起人们对宁波音乐文化的记忆。  


编辑:邵巧宏
 

 
 
相关新闻:
 

  • 再看一眼“大块头” 再见了!宁波12路公交车
  • 慈溪首家电商学院在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
  • 宁波小城镇蝶变回头看①丨这些美景步道你走过几条?
  • 在家门口享文化盛宴!慈溪大剧院首演请来中国爱乐乐团
  • 把国际大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宁诺女生打造火爆“牛油果”
  • 中山公园玉兰盛放 洁白如雪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