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生活资讯 > 文化娱乐  正文

潘天寿《无限风光》2.5亿元落槌
2018-11-22 14:12:39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陈晓旻

  《无限风光》

  潘天寿为学生示范指墨画。

11月20日晚,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潘天寿的指墨巨制《无限风光》以2亿元起拍,经过激烈竞争,最终以电话委托席的2.5亿元落槌,加佣金共2.875亿元成交,再创潘天寿作品交易记录。此前最高价的潘天寿作品是2015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上以2.7945亿元(加佣金)成交的《鹰石山花图》。

《无限风光》创作于1963年,宽一米五,高足足有三米六,比一层楼还高,是目前所见潘天寿作品中最大尺寸的指墨画,是潘天寿艺术人生中一件殿堂级的巅峰巨作。如此巨作是如何以手代笔完成的呢?背后有什么故事呢?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是其平生最大的指墨作品

吴冠中说:“中国画家中,真能驾驭大幅者,潘天寿是第一人。”

《无限风光》气势撼人,一股浩然之气贯穿画面。巨石自画面右侧斜倚,极险,苍松老干自悬崖下方向画面左下角斜出而去,而下方流出的一泓清泉又为险境增加了平衡感。

在作品的落款处,款识一为:无限风光在险峰。雷婆头峰寿者画。款识二为:偶作指画,气象在铁岭、清湘之外矣。“铁岭”“清湘”分别指高其佩和石涛,尤其高其佩,是清代指画开山始祖。

潘天寿作品向来市场稀见,指墨作品可称绝少,而如此巨幅指墨更是市场首现,潘天寿为什么要画这么一张平生最大的指墨画?他又是如何完成的?

《无限风光》灵感源自毛主席1961年的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其中的“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句展现出恢弘磅礴的非凡气势,而潘天寿将诗文的宏阔氛围转化为视觉图像,创作出展现艺术创作雄风的巨幅作品。

指墨技法兴起于明末清初,最初为民间墨戏之法,人谓之“偏侧小径”。实际上,指墨作画的难度并不亚于传统笔墨,手指不能储存墨汁,因而画面均由短线构成,线条间的皴擦勾勒往往更具古拙、生涩的特别意味,而这正暗合潘天寿内在的审美心态。

代表了大师艺术的巅峰水准

潘天寿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画指画,到60年代其指墨艺术已炉火纯青。在《潘天寿评传》里,儿子潘公凯详细回忆了父亲画指画的细节:

“潘天寿主要用食指蘸墨作线,其次亦用小指和大拇指,以配合作粗、细线。中指与无名指,常用作大泼墨时涂抹之用。作线时,指甲与指肉同时着纸。随蘸随画,自然成朴拙之趣,泼墨,则将瓷盘中准备好的墨水泼倒在纸上,四指并下,迅速涂开,即成渗化变幻之迹。”

据说,每当潘天寿要作巨幅指墨画时,须在地板上铺上旧报纸和废宣纸,再铺上丈二匹的特大宣纸——有时甚至要接上两张丈二匹。

此时,家人总是退避在一旁,以免扰乱他的思路。

潘公凯写道:“他脱下那双布鞋,双脚走进巨幅宣纸,凝神眯目良久之后,他就指蘸墨色,在宣纸上走来走去地勾勒,随意泼、抹、点、染、勾、勒、描、皴,于是一幅幅巨作就慢慢地在他脚下出现了。”

整个过程中,手指代替画笔成了工具,十指连心——对于像潘天寿这样熟稔的画家而言,指与笔的切换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无限风光》创下潘天寿个人作品拍卖新纪录。很多人在惊叹的同时追问,为什么能卖这么贵?

记者采访了嘉德拍卖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艺术品的价值在于它的稀缺性。在近现代大师中,潘天寿先生的作品是最为典型的少而精,尤其是他的精品集中存于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馆等重要文化学术机构,市场中向来稀见,指墨作品更是绝少,可谓“宝中之宝”——迄今拍过的潘天寿大画巨作,都是笔画,指墨从来没有。

记者查看了该画作的著作出版记录,第一次为1964年第7期第18页的《人民画报》,当时潘天寿还健在。《无限风光》第一次公开展出,是在1980年4月29日至5月25日,当时潘天寿已逝世9年,他在文革中的冤案才刚刚平反昭雪,中国美术馆举办“潘天寿书画展”,展出潘老作品110件,大展轰动一时。


编辑: 周文丹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