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生活资讯 > 文化娱乐  正文

宁波城市的演进,有地图为证
2018-08-21 20:49:02 来源: 宁波日报

  宁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宁波城市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古代宁波府城的研究上,而很少关注宁波城市的整体演进轨迹。我在编辑《地图上的宁波》时,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通过系统考察历代宁波城市地图,厘清了宁波城市演进的轨迹。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唐朝政府设置“明州”,宁波由此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唐长庆元年(821年),在今鼓楼一带建造子城。900年前后,出任明州刺史的黄晟修筑了罗城,从而奠定了古代宁波城的基本格局。不过,我们并不知道唐代宁波城的样子,因为没有图像资料保存下来。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宁波城市地图,保存在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完成的《宝庆四明志》中。图上,城市高耸,城门宏伟,街道纵横,桥梁密布,河流四通八达。元朝建立后,宁波城墙被毁,但到了元末,又重新修建了城墙。在此基础上,明清时期对宁波城墙进行了多次增筑、修缮。

  我们知道,一座城市是由市区和郊区组成的。从唐朝起,直到1843年,宁波城市就是指宁波城,宁波城就是唯一的市区,可谓“千年府城”。而且,由于奉化江和姚江的限制,这座千年府城一直位于三江口西侧。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宁波沿海成为英军的主要侵略目标。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城市,这样,宁波就成了首批对外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元旦,宁波正式开埠,江北被英国人选为通商场所,来自欧美各国的外交官、商人、传教士等聚居于此,建造起领事馆、码头、货栈、教堂、住宅等。原本荒凉偏僻的郊区,迅速发展为新兴的市区。1863年建成的浮桥“新江桥”,则有力地强化了江北与宁波城的联系。宁波开埠后,随着宁波港从“鱼盐粮食码头”转变为“百货码头”,江东也从传统的市镇转型为人口兴旺的新型市区。因此,1844年之后,宁波城市实际上包括了以下三个市区:宁波城、江北、江东。我们在清末民初的地图上,就可以看到宁波城市从“千年府城”到“三区鼎立”的转变过程。

  1912年之后,宁波虽然拆除了城墙,但整个城市格局依然是“三区鼎立”。1949年之后,随着多座跨江桥梁的修建,三区之间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不过宁波城市的空间范围还是局限在三江口周边。1958年,宁波城市在空间上首次突破了三江口,跨越式地延伸到滨海地带,几乎囊括了整个宁波平原。这一时期绘制的地图,就反映了宁波城市的扩张冲动。可是,由于当时缺乏经济实力的支撑,到了1961年,宁波城市重新退缩到三江口一带,城市地图也回复到原先的格局。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宁波城市实质性扩张的序幕。1983年,宁波实行市管县体制。1987年,宁波城市发展为五个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到2016年,又进一步演变为六个区(海曙、江北、北仑、镇海、鄞州、奉化),每个行政区中,又有多个各具特色的核心区。这样,宁波城市也就从“三区鼎立”跃升到“多核争辉”时代。宁波城市快速前进的脚印,就保留在这一时期绘制的众多地图上。

  翻阅地图,回首历史,可以看到,从821年到1843年,宁波古城在三江口屹立了1000多年;从1844年江北出现外国人居留地,到1982年,宁波城市“三区鼎立”的格局延续了100多年;从1983年至今,短短的30多年时间,宁波城市就进入了“多核争辉”时代。这个发展轨迹有力地表明,从近代开始,宁波城市一直加速度不断向前推进。根据这样的发展潮流,不久的将来,整个宁波平原终将融合为一个“拥江揽湖滨海”的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名城。


编辑: 仇欢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