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名栏目 > 醉乡里  正文

醉乡里|这3亩桃林,他是种给自家孩子吃的
2018-06-29 11:48:1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蒋攀
微信图片_20180627110924_副本.jpg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6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醉 通讯员 蒋攀)读书、进城,这曾是70、80年代孩子的奋斗轨迹。

如今,当年的孩子大多已如愿置下了城市家业,可他们的父母仍意愿留在农村,自己种田,自己生活。

舍不得乡村,舍不得的是土地。农耕血脉里土地就是农家生活的全部,而这辈人还存了私心,米是自己种的,没有喷过农药,青菜是自己拉扯大的,没有施肥助长,这方养大儿女的土地,如今起码还可以让儿女吃上放心食物,每次他们都把车子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微信图片_20180627110934_副本.jpg

宁海力洋镇平岩村70岁的张立华就藏着这样的心思种下3亩桃林。

“几个儿女常说,小时候的桃子甜而不腻,现在怎么都买不到那味了,我就想着自己种。”八九年前,张立华收拾了周边的空地,从外地买了50多株蜜露桃小苗种下。

张立华曾当过村支书,拉扯了四个女儿读书“跳农门”,退休后,他便执着于为城里的女儿及孙辈自产农副产品,四季蔬菜瓜果应有尽有,尤其让他得意的还是桃子。

微信图片_20180627110938_副本.jpg

起初,张立华并不确定这方土地能结什么样的果,这里临海,100多年前围海造就了田地,土壤偏咸,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村民还只能种点黄豆去换大米。

张立华这代人太清楚土地有多么重要!

他的老家在温岭,人多地少。当他还只有七八岁的光景,身边亲朋都是围绕着土地转的,哪里有土地,他们就去哪里。为了口粮,他们举家迁徙到了人口稀薄的平岩村。

微信图片_20180628173313_副本.jpg

可人口稀薄背后是更恶劣的自然环境,这里多是盐碱地,土质的秉性天然抗拒了很多农作物,直到像张立华这样的移民带了不怕碱的作物棉花。

慢慢的,一年一年的辛劳改良了土质,平岩村家家户户种出了成片的橘子,这里也成了风光的橘村。

一个橘子产业撑起一座村庄,也让这里远离了工业世界。

微信图片_20180628165137_副本.jpg

虽没种过桃子,但熟透土地的张立华还是很得心应手的。

第一年,几寸高的小苗种下,很快成活了。这土地沉积了海洋生物的残留,肥力不消说,张立华即便坚持不施化肥,桃树还是比预估的长得快,二三年的桃树树冠已长成了直径2.5米左右,还结出了第一批果实。

凭张立华的经验,若种在别处,长这么大需要五年时间。

张立华一年年老去,他种下的桃子一年年长大,最初一棵树才结十几斤桃子,四个儿女和亲戚吃上一夏,也就精光了。到如今,这批桃树一年可以产出四五千斤,家里人早已吃不完,他就想着拿出来卖,让更多回味一下小时候的水果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桃,盐碱地种出的水果本来就颇具口感,这也是平岩橘子火红的奥秘所在。

微信图片_20180627110941_副本.jpg

“我们靠海边,几乎每天雾气都很重,空气湿度大,正好补充水果的水份,因而平岩的水果总是水灵灵的。”张立华说道。

同样,张立华种出的这批桃子爽口甜脆,大伙都说像小时候的野生桃,而个头又比野生的要大。

村里人慢慢也开始种桃子,如今,这成了平岩村的又一特色水果,时有商贩上门收购。不过,只有张立华舍不得多卖,因为他要等着儿女回来,把她们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本文图片:王建平  供图

(更多丰收图系列,请关注醉乡里微信公众号)

醉乡里标签.jpg

编辑: 盛高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