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名栏目 > 醉乡里  正文

它“偷梁换柱”来的 中国千年木建都预留置换通道
2018-03-21 14:25:4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陈云松 唐徐国



b9904e36066c4480936dc57892457f27_副本.jpg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3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醉 通讯员 陈云松 唐徐国)一块木头,风吹雨打,蝼蚁惦记,常理下熬过百年皆属不易。

放到建筑里,木材的损坏速度远比石材要快,这道理谁都懂。可在古代建筑主材的遴选上,东西方却走了完全相反的两条路,西方宏伟殿宇用了石料,东方阁楼弃简就繁,选择了生命线较短的木材。

这与不同的文化底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是属于木科的,因而人跟木头的关系最亲近,宜择木而居。


c4eae373b69746bea5e3573e4a1f443d.jpeg


木头易朽,却依旧有一些木构建筑扛住了时光历练,诸如紫禁城这一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构古建筑,就已巍峨了六百年,而扳指算算世界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已近1400岁了。

这引导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易朽的木头靠什么长命千岁?

回答这之前,需要修正对木构建筑生命的定义。它不是说当初的样子能原封不动地保留,而是各个部位构件可不断替换更新,从而实现永生。


落雨_副本.jpg


稍留意,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民间老宅,它的构成包容了好几代的材料,门窗是换过的,斗拱是换过的,某间厢房是翻盖过的……但这需要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成熟体系来适应这种“可持续发展”。

宁波海归设计师王灏就被这“体系”的博大精深所吸引了。它是一种增长的建筑,在建造初始便已埋下了“换血”通道,是中国木构建筑数千年的魂魄所在。而如何让这种体系在当下的建筑里发挥作用,是王灏所冥思的。


大门_副本.jpg


“传统木构的改良以及现代化”需要一个老建筑来承载,2015年初夏,王灏寻到了前童古镇。他在前童悠长的古巷里,遇见了正在抢修翻新的老宅。江南潮湿的气候使草架式木作建筑的寿命限制在了100年至150年左右,这里相当数量建于清末的宅院破败严重,断墙残骸急待整修,他相中了。

可改造不同于推倒再建,整个设计搁置了一年。这一年,他们就泡在“偷梁换柱”极致工艺的“保存者”保国寺里找灵感。

简单来说,木构就是依托榫卯进行复杂的拼接组装,全屋无需一根钉子。宁波保国寺殿内的瓜楞柱就是一种非常巧妙的组装方法,构成大殿的16根瓜楞柱是中心四小柱组合承重,外嵌四瓣装饰,整体呈八瓣状。


ec2467a7851e4b1f885b3ac5e4dde30c.jpeg


王灏对瓜楞柱进行了改良,减化为四根粗细一样的木柱拼装,水平纵横梁采用了同等直径的3或5根圆木“十字”垒叠。这可算作新式的“叠梁束柱”混合木构,它构造木材体积更小,看上去更具现代感。


81eea13acca34cd98b71a9fa157ed478.jpeg


每根柱子的组装方式既定,可旧时的老宅总是柱子林立,空间略显局促,这就需要对400平方米的空间进行类似移形换位的“减柱”或者“换柱”。就这样,王灏在原本浙东“穿斗式”草架三合院民居里变化出大厅堂和6个房间,简约有度。


套间 (2)_副本.jpg


走进这幢重生的老宅,原色的木头打磨得温润如玉,这是一种生命涅槃重生的光泽,就像这里设计的屋檐可收集雨水引到地面系再送回天空一样,生命是一种循环往复。可这种往复并非简单克隆,而是一种螺旋向上的升华过程,一代又一代,将生命活得更“丰润”些。

人类如此,建筑也同样,于是,它得名“润舍”。


入口_副本.jpg


在王灏眼里,或许根本没有把“润舍”当成一家民宿,他寄予它的是中国数千年木构建筑在现代新生的使命,是打开无数木匠与现代建筑接轨的通道,这已然超越了民宿该有的责任,厚重,且充满生机!

(更多民宿系列,请扫描二维码,关注醉乡里微信公众号)


醉乡里标签.jpg




编辑: 周文丹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