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城事热点 > 县市之窗  正文

风化绝代看运河 | 宁波慈城:千年文脉在 慈孝永流传
2018-11-22 09:56:0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李应全 应磊 见习记者 李攀 摄影 郭戟铠 贺元凯 区委报道组 张落雁 顾筠

慈江。本报记者 郭戟铠 摄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11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应全 应磊 见习记者 李攀 摄影 郭戟铠 贺元凯 区委报道组 张落雁 顾筠)走过宁波慈城,便走完了地理意义上江南之地的最后一程。从地图上看,沿北纬30线浙北横向逶迤的丘陵到慈城戛然而止,而一路蔓延到这里的浙东大运河至此也走向终点。浙东大运河慈江段就依偎在慈城城南,这也是中国大运河的最南端。以前,从慈城经运河可至余姚、绍兴,经海路,可从小西坝进入姚江、甬江出海。现在,从慈城经运河出去,水路还是通的,但航船已经没了。

70多岁的应松春住在慈城望京社区解放路295号,年纪虽大,但他仍喜欢和邻里朋友一起玩耍。这个建于清朝的大院由7户人家组成。“我们的大院,打开小门是7家,关起大门是一家。每遇刮风下雨,只要有人在家都会代收衣被,谁家来了客人,如果主人不在,我们都会招呼到自家吃饭……”应松春告诉记者。

在院子外的墙上,挂着一块“五好墙门”的小牌子,落款是1986年。在慈城,像这样的大家庭有很多,邻里和睦相处对慈城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因为在这个古老的城镇(1954年前是慈溪县城),千百年来慈孝文化传承不息,早就深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去。只不过,慈孝文化从古时的“父慈子孝”发展而来,早已注入了崭新的内涵。

慈城山清水秀,城南环绕姚江、慈江。顾名思义,慈城乃慈孝之城。慈城大多标志性的地名都以“慈”字开头,湖是慈湖,水是慈水,江是慈江。据史志记载,慈江是由南宋浙东置使吴潜发动慈溪民众开挖而成的运河,史称管山江,西起丈亭三江口,经慈江大闸、太平桥至夹田桥,全长约18公里。现在,老的小西坝及附近河道,不符合防洪排涝的要求,保存旧闸,重建新闸,部分河道已经改建。记者在慈城里找到太平桥、三板桥、夹田桥,3座桥相距不远,与普通道路无异,脚下是汤汤的运河水,不见行船。出生于慈城的钱文华说,小时候这3座桥都是非常高大的石桥,如杭州拱宸桥,供行人行走,河上手摇船缓慢而行,而这些景象,只能停留在记忆里了。

退休后,钱文华挎着包,带着图纸,一头扎进了慈城的山水。这位老伯在文章中如此形容这方水土:一路看,一路想,慈城的每条大街上仿佛都能梦见状元的背影,每条小巷里隐约都能听到进士的赋诗歌唱,每道朱门内都能闻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芳香。

这种人文鼎盛之象,与运河密切相关。有了慈江段运河后,明清时期众多慈城人离开家乡,去杭州,去上海,去北京,甚至更远,去做官,去经商,也吸引五湖四海的商人和旅客来慈城歇脚、访古和商旅。百姓灌溉、用水也因此方便,往来人流趋于密集,商品交换变得活跃,催生出一个繁华的慈城。八九百年过去,慈城的建筑保存较好,依旧有粉黛高墙,小桥流水,月夜晨昏,雨露雾岚。

钱文华和一群民间历史爱好者,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去挖掘和探寻这座浙东古县城的文化血脉。作为《古镇慈城》的主编,钱文华组织人员义务编写、介绍慈城的慈孝文化,自2001年4月出第一期,至今已出版70期,每期印数1500本,还不够读者传阅。在他看来,以慈为本,以孝为重,几乎是融入每个慈城人血脉的文化基因,慈孝文化成为一种文化自豪。

据介绍,慈城是宁波建城史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越王勾践建造句章城。慈城这一地名的由来,就是因慈孝文化。相传,东汉孝子董黯家住慈湖北岸的谈妙涧,自幼丧父,母亲黄氏得了重症。董黯早出晚归,去15里外的大隐挑水给母亲喝。一天自家院子里突然泉涌成渠,泉水味道丝毫不亚于大隐溪水,这条渠被取名为“慈溪”。唐开元年间的县令房琯取“慈溪”之“慈”,将句章县改名为慈溪县。

历代慈城,涌现出数不清的孝子孝女。除了董孝子,较为有名的还有张孝子、冯孝子、徐孝子。在慈城,留存至今的慈孝古迹比比皆是,如三忠墓、节孝祠,慈孝人物事迹会被记载,供后人学习。有近千年历史的孔庙,可以说是慈孝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它以前就在运河边上,现在距离三板桥也不远,占地约1万平方米,是目前浙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孔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城孔庙。记者 郭戟铠 摄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在鄞县当县令的王安石,专门为慈城孔庙重建撰写《慈溪县建学记》,近千年来被后人刻石立在孔庙的大成门,也一直激励着慈城学子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慈城孔庙是前庙宇后县学的格局,当年慈溪县令聘请“庆历五先生”中的杜醇为师,县风为之一振,读书受到尊崇。于是自宋以来,慈城科举成绩闻名遐迩,诞生几十个名门望族。仅明代,慈溪考中进士者有245人,不乏状元、探花、榜眼。因此,慈城便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的美誉。

对这些传统读书人而言,慈孝不止意味着孝敬父母和君王,还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景。这些优秀读书人的名字,和流传的慈孝人物事迹,都以图画、文字的形式,供放在孔庙里,建有“忠义孝悌祠”“名宦乡贤祠”“明伦堂”“梯云亭”“进士第”。一代代慈城少年来到这里,目光扫过那一排排读书人的名字,在心中埋下慈孝的种子及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精神。

“除父母慈、子女孝的亲情流露之外,慈城的慈孝文化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起责任。”钱文华说。外出经商或者读书的人,他们都会带着热爱家园、报效社会的情怀,无论家资多少,都不会忘记在家乡修桥、铺路、造凉亭,还有办学、办医、救济世民。

明代慈城状元姚涞有诗写道:“千年邑为仁人号,一脉溪流孝子心。”如今,慈孝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被江北区大力弘扬。江北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为弘扬慈孝文化,慈城乃至江北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依托丰富人文景观,表彰慈善家庭,进行邻里评比,举办中华慈孝节,拍摄电视剧,开发文创产品,推出慈孝旅游线路,使慈孝精神连绵不绝。


编辑: 周文丹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