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城事热点 > 县市之窗  正文

化肥减量的 技术路径
2018-08-22 10:01:20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王飞 秦方锦

  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孙吉晶 摄)

  余姚阳明街道农户张胜泉在为连作晚稻进行机插侧深施肥。(孙吉晶 摄)

  精:即推进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调:即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改:即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

  替:即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

  (孙吉晶 整理)

  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

  

  7月29日上午,骄阳似火。在宁海县力洋镇的一处水稻田里,农户王兴养挥汗如雨地忙碌着。眼前的110多亩单季稻绿意盎然,长势旺盛。

  这片两个多月前种下的单季稻,也是今年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确定的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方,采用的是缓控(释)肥应用技术。王兴养告诉记者,与常规施肥相比,新技术少施了一次肥料,化肥用量减少了15%。“从目前情况来看,水稻生长没有影响。”

  改进施肥方法、调整肥料结构,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作为今年我市种植业主推技术之一、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技术替代常规化肥和习惯施肥方法,在保证水稻稳产的同时,减少追肥次数1次以上,减少肥料投入总量的10%左右,达到了省工节本、减肥增效的目的。

  粮食的“粮食”

  摄入量有点多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然而,以施用化肥作为增产手段是一把双刃剑。过量施肥,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会造成肥水流失、耕地板结等后果,导致生态问题和经济损失。

  据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总站土肥能源科科长王飞介绍,为准确掌握农作物施肥现状和特点,提出科学施肥建议,自2015年以来,我市开展了种植业化肥使用情况监测调查。综合考虑区域农作物品种结构、种植面积、肥料使用特点和使用水平差异等因素,全市共设置了141个农作物施肥情况定位调查点。调查对象分普通农户和种植大户,分别代表不同的施肥水平。调查作物涉及水稻、大小麦、豆类等8种粮油作物以及蔬菜、瓜果、蔺草等7种经济作物。调查范围覆盖全市10个区县(市),每种农作物至少涉及两个乡镇。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至2017年,我市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分别为29.5公斤/亩、28.7公斤/亩和28.2公斤/亩,幅分别为1.7%和4.4%。

  尽管我市化肥用量近年来逐年递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据了解,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设置了每亩15公斤的化肥用量安全上限。而近年国内化肥平均用量每亩约为22公斤,我市化肥用量高出发达国家和全国平均水平。

  分析近三年不同作物的施肥量,蔺草用肥量最大,变化区间在110-120公斤/亩;豆类施肥量最少,约为16公斤/亩;水稻施肥量小幅减量,由2015年的31公斤/亩下降至去年的28.8公斤/亩;蔬菜、油菜、豆类基本持平;草莓、甜瓜、蔺草等高产值经济作物的施肥量略有增加,这与种植户对特定作物种植效益的期望值息息相关。

  水稻作为我市主要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次左右。市种植业管理总站副站长周志峰认为,水稻施肥水平对全市种植业化肥用量有较大影响。按照我市水稻施肥指标体系,以当前水稻平均产量550公斤/亩计算,氮、磷、钾养分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1-14公斤/亩、2.5-4公斤/亩、3-5公斤/亩,即施肥投入在上述区间内,可获得较高的施肥效率,反之则降低。从调查结果来看,水稻包括单季稻与早晚稻施肥,氮、磷、钾用量三年平均分别为15.9公斤/亩、4.1公斤/亩、8.7公斤/亩。由此可见,我市水稻生产仍有一定的节肥增效空间。

  测土配方施肥

  让土壤合理“进食”

  自家承包田的土地等级、肥力如何,土壤中缺哪些成分……轻轻点击触摸屏,这些信息就会很快跳出来。如果想知道施什么肥料合适,立马生成的施肥建议卡会给出选肥、配肥的推荐方案。在我市一些农资商店里,安装的触摸式终端电脑让农户做到心中有数。

  几年前,宁波金泰惠多利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引进了全省首台智能化配肥机。这台智能化配肥机配备了尿素、氧化钾、磷酸二铵等8种肥料元素,从中抽出几种,就可以配制出水稻、蔬菜、瓜果等不同农作物所需的肥料。随需、随量、随时,这是智能化配肥的最大好处。只要进入与机器关联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系统,点击一处田地,输入种植作物以及面积等信息后,机器就进入工作状态,开始自动配制。

  “土壤与人一样,合理‘进食’才科学。”周志峰表示,当前,我市化肥使用存在施肥量大、施用水平不高、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农户还没有形成“因土因作物”的科学施肥观念,盲目施肥、按传统习惯施肥的现象仍然存在,由此造成两个弊端:一是施肥结构不尽合理。出于劳动力紧张的原因,农户倾向于选择省工省力的复合肥,但目前肥料市场上的复合肥以三元平衡肥居多,因其违背多数作物需肥规律而导致部分养分流失。二是施肥方法不科学。肥料施用以撒施、面施为主,肥料深施、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方法采用较少,导致肥料流失严重。

  我市之所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就是要改变农民盲目用肥的习惯,颠覆“施肥越多越增产”的传统观念。据介绍,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简言之,作物缺什么就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从而达到化肥减量、农户节支增收的目的。

  经过几年努力,我市已初步建立起耕地资源管理信息作物施肥专家系统,包括土壤养分、施肥指标体系、作物需肥规律在内的数据库基本建成。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覆盖320万亩作物,实现了“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数据表明,农户施用配方肥后,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增长5%以上,经济作物每亩节约成本30元以上。两年来,全市已补贴应用作物配方肥近2万吨,应用面积50万亩次以上,辐射带动面积100万亩次左右。

  王飞告诉记者,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农民科学施肥意识,但从调查数据来看,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还没完全打通。配方肥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成果应用和科学施肥技术的物化载体。因此,落实配方肥“下地”,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根本。加大配方肥的推广应用,是今后工作的着力点。

  多措并举

  挖掘节肥增产潜力

  在当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下,化肥的科学施用和减量增效,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宁波市化肥农药减量化专项五年规划》,到2020年,化肥年用量比2015年减少4000吨以上,氮肥使用量减少10%。要顺利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化肥减量增效”不能只是口号。

  改进施肥方法,调整肥料结构,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最近两年,我市农业技术人员围绕“精、改、调、替”的技术关键,多措并举挖掘节肥增产潜力。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时,通过插秧机自带的深施肥器,将基肥一次性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一种施肥方式,实现了水稻施基肥和插秧一体化作业。更重要的是,肥料深施土壤能有效减少流失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去年以来,我市在余姚等地设点进行这一技术的应用研究和试验示范。从初步结果来看,侧深施肥能明显提高水稻的分蘖速度和数量,增加每亩有效穗数,在纯氮使用量减少10%的前提下,实现增产5%以上。若配合施用缓控(释)肥料,再减少一次分蘖肥使用,则可在保持稳产的前提下,减少纯氮用量20%-30%,每亩节本增效可达100元。这项技术受到了种粮大户的欢迎。今年,市种植业管理总站在全市建立了8个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示范方,推广面积2500亩。

  去年,象山县被农业农村部列入耕地质量保护与化肥减量增效创建示范县。该县选择两个乡镇各建设1个万亩示范片,推进商品有机肥和配方肥应用。同时示范片内再设置各项重点技术示范点,集成推广稻麦配方肥+秸秆还田、水稻缓控(释)肥+秸秆还田等多种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鄞州、象山还开展了浓缩沼液肥产业化运作的探索和实践,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用量。据介绍,沼液配方肥在甜瓜、草莓、越冬蔬菜等经济作物上应用后,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两地浓缩沼液肥一年用量3000余吨,应用面积约15万亩。

  近年来,市农科院成立农作物“减肥减药”专家团队,相继实施浙中南地区水稻、主要叶菜、瓜类作物等肥药减施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在象山、奉化、镇海、鄞州等地建立“减肥减药”技术核心示范区8个,示范区内化肥使用量减少17%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持续好转。相关技术累计辐射推广10万亩次以上。

  分析最近3年全市化肥施用结构,氮肥2017年较2015年减量0.7%,磷肥2017年较2015年减量16%,而钾养分投入基本保持稳定。王飞告诉记者,氮磷作为重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其施肥投入减量,将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

  她表示,要继续加强技术集成,拓展化肥减量增效模式。通过整合栽培与土肥力量,融合农机与农艺措施,集成水稻缓控(释)肥应用和侧深施肥技术、沼液肥浓缩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形成多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力促生态绿色农业发展。


编辑: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