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城事热点 > 社会热点  正文

以人为本的“细枝末节”哪里找?
2018-08-02 10:14:16 来源: 宁波日报

  箕漕街原十九中学门口的人行道上,既有护栏,又有拱形缘石。

  电动车、自行车自由“穿梭”在中山路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

  立在非机动车道上的电线柱。

  (包凌雁 摄)

  被大树根系顶得高低不平的人行道。

  杉杉公园里的电源箱存在安全隐患。

  启运路上残破的边沟盖。

  (包凌雁 摄)

  宁波爱心公园内,小孩不敢靠近的“鱼坚强”。

  “精雕细刻”的隔离栏、隔离桩、隔离柱、隔离球,“大开其口”的电源箱,破旧不堪的排水沟,直通江面的桥梁伸缩缝……连日来,记者探寻甬城的每一个角落,发现我们所热爱的这座城市竟然有这么多“细枝末节”,不是“煞风景”就是“藏隐患”,不是粗暴式管理,就是处处“拒人千里”。我们心向往之的“以人为本”,在这个城市里还存在不少缺憾。

  基础设施阻隔重重

  宁波的人行道“创意”多多,而人行道却是本次探访中最容易发现破绽的。在朝晖路靠近体育馆一侧,人行道是新砌的。大概是为了防止汽车驶入,这段人行道上所用的石头可谓“独具匠心”。记者查询到,这种设置在道路中间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及路侧分隔带的石头,称为缘石。根据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年5月实施),当设置在路侧分隔带时,缘石外露高度宜为10厘米至15厘米。而这里颇有“创意”的拱形缘石大概有30厘米高,一个骑车的小伙子想停下来等人,把脚伸到“桥拱”上踮了踮,下一秒就狼狈地滑了下来。

  为了阻止汽车开上人行道,还有更“用心”的。箕漕街一家餐馆门口,每两棵树之间就有一座“小桥”,宽约70厘米,高度超过40厘米。周边市民表示不解:为什么不换个思路,用一种放自行车的架子来代替这种“小桥”,或者明确画出自行车停放线,让这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停放更多自行车?记者注意到,这些“小桥”旁边就停着一些自行车,其中不乏共享单车。

  这种情况到了原十九中学门口变本加厉——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全都装上了护栏,别说汽车,就是自行车也上不来,但这种半米来高的“小桥”,依然在护栏背后顽强地“刷”着存在感。

  人行道上被市民诟病较多的还有防止汽车驶入的立柱,被混凝土死死地“粘”在路上。另有一种隔离球,通过铁棍嵌在地上,青壮年花点力气就可以把它们挪出来。“能否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方法,来防止汽车开上人行道,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挡了事?”不少市民这样问记者。

  还有些道路的缘石明显低于10厘米的标准,如中山路靠近曙光路这一段,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落差基本上不到5厘米,电动车和自行车能随意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切换。这种现象在靠近红绿灯路口20米左右相当常见:当前方非机动车在等红灯时,后方想右拐或左拐的电动车、自行车就会随意借用人行道,无需下车推行,安全隐患不小。

  公园。在江东南路绿道一侧,台阶旁设有坡道,一母女正费力地把儿童自行车往上推。“车子小,推上来还好,但往下推就不容易了,坡道太陡,儿童自行车容易往下冲,人来不及跟上。”这位妈妈说。记者目测,这段斜坡约有40度的坡度。而琴桥通往宁波爱心公园的台阶,索性连坡道也没有,这位妈妈帮着孩子把车子拎了下去。

  马路中央有电线柱是上夜班的王女士向记者反映的。她说,在徐戎路与江东北路靠近景瑞海志府楼盘处,有一根奇怪的电线柱矗立在非机动车道上,好几次下班回家经过这里,身心疲惫的她开着电瓶车差点撞上去。记者看到,这地方果然有一根3米高的电线柱,底座是用水泥砌的,足有半人高,2米高的电线柱上伸出几根电线,看样子仍在“服役”中。由于处在非机动车道上,终归给行人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孤零零的一根电线柱是拆迁遗漏的,还是临时搭建的?周边市民说:“存在有一段时间了。”

  有些马路上隔离栏的设计也欠妥当。记者实测发现,在环城西路自西向东方向,过了启运路口,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绿化隔离栏比较突出,行驶到此的车辆为了避开这个突出的栏杆,只能往左打方向。小型车辆还好办,如果是大型车辆如公交车、运输车经过,一不小心就会卡在路中央。有经常路过的司机反映,“早晚高峰时车子一拥而过,容易发生刮擦。”

  三江穿城,桥为宁波增添了风韵,灵桥、琴桥等因灯光绚丽,是市民散步纳凉的好去处。但有些桥面上的伸缩缝却不怎么“友好”。因为热胀冷缩,一般桥面会留有伸缩缝。琴桥上这样的缝隙就有好几条,大约10厘米宽,施工方用铁板把缝隙盖起来,以防止小物件掉入江中。但可能是钢板不够长,在靠近桥外侧留下了一条20多厘米长的小缝,从缝隙中可以看到江水奔腾。一位阿姨站在桥栏边吹风,也许她没有注意到,自己正站在一条伸缩缝旁,一不小心,脚上的拖鞋就会掉进江里。

  同样是琴桥,两侧设计了台阶,供行人通往分别位于鄞州的江东南路绿道和海曙的宁波爱心

  市政管理暗藏隐患

  在城市主干道上,树木茁壮成长,根系也越来越发达,很多条石围成的树穴被顶得七高八低。夜晚的百丈路上,一排香樟树被霓虹灯装饰得流光溢彩,可底下的树穴却被根系顶得裂开了“大嘴”,显得有点丑陋。这样的情况在药行街、柳汀街、江东北路等城市主要道路上很普遍。

  中山路上新移植的树木,园林部门给它们挂上了编号牌——细细的铁丝有的就直接系在树腰上。有一棵编号为“000060”的大树,已被勒出两圈印痕。

  电源设备也常被市民诟病。琴桥靠鄞州一侧,一条健身步道穿桥而过,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总有不少市民来来往往。步道旁两处电源设备格外醒目:一个是闪着红绿等颜色的景观电源箱,大约1.5米高,虽说它能让人直接触摸到,但总算锁着箱门;另一个简易电源盒则敞着盒盖,高度仅有1米,插座、路由器等暴露在外面,且不说小孩子玩耍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被人拔掉电源,是否会影响公园照明?

  杉杉公园的电源箱隐患更大。在靠江的栏杆边,两个电源箱差不多只有膝盖那样高,万一哪个“熊孩子”把盖子打开,后果不堪设想。

  水管直排也时有所见。大步街兴业银行旁边,两条排水管直通人行道。这片区域还算宽敞,相对旁边的老小区来说算是个小广场,时常有居民前来纳凉。“这里经常被水滴得湿漉漉的,走在上面很不方便。”一名乘凉的妇女说。

  启运路靠近轨道交通二号线藕池站路段,有一段200米长的破旧排水沟异常显眼。有些石板在车辆的重压下已经破碎,有些踩在上面会有轻微抖动,石板之间可以伸进一个手掌,缝隙中掉进不少垃圾。华润工地前的一段排水沟索性用钢板来替代。记者查到相关记录,启运路是在2012年改造,2014年完工,距离改造完成不到四年,为何这一段破损如此厉害?

  城市景观画蛇添足

  灯光给城市夜景增加了色彩,但有些灯光却显得“画蛇添足”。宁波爱心公园里,五颜六色的景观灯以小鱼、圆球等造型呈现,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低的只能及膝,高的有两米左右。走近一看却发现,这里的200多盏景观灯,一大半已经不亮了,好几盏灯的灯罩脱落,露出黑黑的电线;有几条小鱼形状的景观灯一边耷拉着脑袋,一边顽强地发出光芒,而电线早已裸露在外面。一些家长带着孩子远离这片灯光区,生怕不小心触了电,倒是有两三只小狗穿梭其间愉快地玩耍。

  公园里的台阶设计,大概是想给游客“曲径通幽”之感吧。不过,宁波爱心公园里大片连续的台阶,在阳光下不免让人眩目,到了晚上,没有反光带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那些推婴儿车的、坐轮椅的人经过,他们该怎么上下?记者看到一位男士把儿童推车放在台阶上,抱着孩子下去玩。“前面有坡道的,不过有点远,就索性把推车放这里了。”这位男士无奈地说。

  同样是在爱心公园前,一片百余平方米的特殊空间引起了记者注意:它与公园的地面齐平,却不是常用的花岗石,而是有一条条细缝的钢板,中间还有不少孔。“这是什么?”记者询问。一位带着孩子玩耍的男士说:“不清楚,可能是喷泉吧,你看,它有孔。”旁边一位女士接话:“我们就住在对岸的锦地水岸,经常来这里散步,应该是喷泉,但造好以后就没有启用过。”

  在江北大道公交培训学校对面,紧挨姚江花园的外围人行道边,原本沿着马路的线缆组“临时改道”从人行道上空穿越而过,线缆组直径超过10厘米,大约2米高,由于分量过重明显下垂,局部低点已触手可及。有市民问,万一打雷,这样安全吗?夜间昏暗,万一被东西钩到会不会发生意外?

  江北骆慈线靠近慈城旅游集散中心处,有一段约30米的石板路,建设者本意大概是想让其与旁边景区连成一体,并起到一定的减速作用。“这条路虽说旁边有旅游集散中心,但因为路比较窄,旅游车通常不走这里,倒是住在前面村里的居民常常经过,车子开起来特别颠。”一名经常要送孩子去慈湖中学的家长说,骆慈线属于县道,基本上是供通行用的,但每次开过去,总觉得车上的螺丝会被震松。


编辑: 仇欢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