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城事热点 > 社会热点  正文

慎终追远,还可以这样做
2018-04-03 16:22:27 来源: 宁波日报

  海葬仪式现场。(叶琴 王佳 摄)

  每逢清明时节,对故人的思念,就愈加悠远绵长。

  “小葬于墓,大葬于心。”随着时代变迁,“绿色生态”正成为我市祭葬新风尚。

  又一年清明将至,让我们在追思中感悟生命,在感恩中传承责任。

  生态安葬倡新风

  一水一树寄哀思

  一抔黄土,一摞菊瓣……3月24日下午2时许,在余姚市第一公墓,来自余姚四中的20名学生代表,为素昧平生的无名逝者送行。这些无名逝者的骨灰安放在了杜鹃花下,从此“入土为安”,回归大地。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知道他们一生做了什么,只知道他们身后很寂寞,无人记得,无人关怀。把他们安葬于此,是出于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余姚市民政局负责人说,为逝者举行“树葬”,在余姚是第一次。“这既是一项社会义举,也是人间有大爱的体现。”

  当日上午,舟山莲花洋海域,伴随着肃穆的音乐和翩翩飞舞的花瓣,一批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骨灰盒缓缓沉入大海,这是宁波第11次骨灰撒海活动,也是历年来单次参加人数最多的,45户家庭选择用这一方式送别挚爱亲人。

  62岁的张俊美是第二次参加海葬仪式了。2013年,她把母亲的骨灰撒入了这片海,今年她来送别父亲。“这是父母亲的遗愿,他们生前经常跟我们说,要把更多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65岁的朱先生和弟弟妹妹一行三人,从西安开车送父母福盒来甬海葬。据同泰嘉陵的工作人员介绍,朱先生为了父母海葬事宜,之前已经两次来宁波。

  朱先生的父亲是宁波镇海人,母亲是陕西人。他的父亲1992年去世后,骨灰一直存放在西安烈士陵园。2014年,母亲去世了,三兄妹商量将二老骨灰撒入大海。

  “父亲一辈子的乡愁有了落脚的地方。”朱先生说,他们全家说这是“入海为安”,既环保又意义非凡。“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可以寄托我们对父母的思念。”

  当天的仪式现场,84岁的沈志莹老人穿着志愿服做着贴心服务。“海葬是文明的一种表现。我主动报名做一名海葬志愿者,也希望能为宣传这种生态葬法尽一分力。”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态葬法,海葬自2013年在宁波推行,到今年已进入第6个年头,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截至目前,已有253位逝者选择了骨灰撒海这一浪漫庄严的回归方式。

  清明临近,鄞州区咸祥镇的金鸡山生态墓园内,祭扫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站在墓园低处向上望去,是一排排修饰整齐的松柏,其间点缀着杜鹃、红花檵木,目力所及,并不见任何坟墓。走到近处,才看见平铺着的墓碑,这里有着2800多个生态墓位。

  鄞州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06年推行节地生态葬开始,该区选择生态葬的人数逐年增多。行政区划调整后,2017年区内选择节地生态葬的市民已超过800人。目前,全区有公益性生态墓园26家,已建生态墓8万多穴,入葬6万多穴。在公益性生态公墓较为集中的东吴镇,全镇生态入葬率超过95%,沿海的瞻岐镇,生态入葬率也达80%。

  “孝还是不孝,看的不是葬礼有多排场,墓碑多高多大,而是看有没有深爱老人的一颗心。”这是我市越来越多选择生态墓葬的人们的心声。

  文明治丧弃陋习

  绿色祭扫入心田

  “以前,经过我们村的送葬队伍,敲锣打鼓,爆竹喧天,燃放后的碎片、抛撒的纸钱,散得满地都是,有的还飘入屋内。现在,这番场景已成为历史。”在象山丹西街道九顷村村民的记忆里,风气的改变始于2016年。

  那一年,象山县开始大刀阔斧整治丧葬陋习。年初,象山出台“一号文件”——《关于开展婚丧礼俗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倡导丧事简办,倡导不收、不送非亲人员礼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礼炮扰民,禁止封建迷信活动,等等。

  象山专门成立由县委领导挂帅的婚丧礼俗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县党员和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签订承诺书,严格依纪依规操办婚丧事宜。

  在整治过程中,象山组织民宗、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打击封建迷信活动,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专门开发网络工作平台,党员、干部操办丧葬事宜,事前填写申报表,事后填写报告表。同时,将全县18个镇乡(街道)分为三个片区进行督导,督导小组清晨即赴殡仪馆蹲守,跟查出殡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劝阻,对违规事件第一时间调查取证,责成相关单位启动处理程序。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象山治丧礼俗整治逐步从政府主导走向群众自律,从“关键少数”走向普通村民。村委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将丧葬礼俗事宜纳入村规民约。

  陋习旧俗逐渐消逝,文明乡风日益清朗,刚在象山殡仪馆送别大伯的郑先生对此深有感触。整个悼念大厅整洁清爽,厅堂左右两块由花泥搭建的花台上插着亲朋好友送上的黄白菊花。“以前,塞满大厅的是一次性花圈,人散后一地狼藉,浪费不说,用火烧掉还污染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郑先生说,“现在,丧事结束后,我们从花台上取下鲜花,送亲人最后一程。”在郑先生看来,仪式虽然简化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以前显得更加纯真。

  宁海对丧葬陋习也是坚决开刀,严格规定治丧宴请不超过20桌、治丧时间不超过3天、出殡车辆不超过10辆、不送鲜花圈等“硬杠子”,建立健全事前事后双报告制度,加大监督力度,推动实现好民风。目前,全县363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把丧葬事宜全部纳入村规民约,列入“三务”公开内容。原先治丧动辄八九天,现在基本实现“丧事简办”。有些群众还把省下的钱,全部捐给公益事业。

  方式多样为守望

  人与自然共和谐

  “对骨灰跟踪管理这件事,村民们一开始不太理解,认为是小题大做,如今多能给予配合。”奉化区莼湖镇殡葬专管员张雷翔说。

  2016年11月,奉化依托“殡葬网格化管理平台”实施骨灰跟踪管理,和各镇(街道)一样,莼湖镇专门聘请了一位殡葬管理员,配齐设备,携手51个村、3个居委会的殡葬协管员,对镇里骨灰去向实地跟踪拍照。

  “一年多来,5个工作日的完成率达到100%。620多具骨灰,1/3是老坟拼穴,2/3安放在公墓。”

  “骨灰管理是殡葬管理的源头工作。”奉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骨灰去向网格化管理,能防止骨灰乱葬乱埋情况的发生,更好地守护这片青山绿水。

  归处覆新土,青山还绿来。慈溪上林湖区域的8500余座坟墓去年完成了迁移安置,之后,慈溪又及时启动清障和覆绿工作,将纯美的湖光山色还与上林湖。就在去年12月,上林湖越窑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移风易俗的背后,是殡葬惠民政策的有力支撑。

  遗体接运,免费;遗体停放,免费;遗体火化,免费;骨灰寄存,免费。自2012年起,我市就实现了基本殡仪免费服务,所有城乡居民的基本殡仪需求均由政府埋单。

  据了解,市民享受殡葬服务可以免除的费用还包括生态墓地建设基本费用,范围涵盖生态墓地墓位(含树葬、草坪葬等)、骨灰存放处格位(含堂、塔、壁等骨灰存放设施)。

  “已建的生态墓地墓位、骨灰存放处格位免除费用由财政按建设成本核销,新的生态墓地墓位、骨灰存放处格位免除费用财政核销标准每穴不低于1200元。”市民政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说,有的区县(市)已于去年或在今年初提高了标准,每穴提高到2000元。

  政府每年投入大笔资金为百姓“身后事”埋单,惠及人群包括本地户籍人员及符合我市惠民殡葬政策的部分外来人员。据初步统计,自惠民殡葬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已为约10万名逝者免除各类基本殡葬费用近亿元。


编辑: 仇欢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