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城事热点 > 城市快报  正文

暴增四成还不算!省科技大会获奖项目“宁波成色”含金量十足
2019-05-15 10:00:43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王虎羽 胡莎莎 记者 翁云骞

(浙江在线记者梁臻摄)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5月15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王虎羽 胡莎莎 记者 翁云骞)5月14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共授予25个项目省自然科学奖、15个项目省技术发明奖、259个项目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由宁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51项科技成果获省奖,其中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各2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分别有13项、32项,获奖总数较上年增加41.7%,区域综合创新实力持续攀升。

从获奖项目所属产业领域看,获奖成果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农业科技等领域。去年来,宁波大力推进“科技争投”攻坚行动,多举措并行推动财政科技投入实现稳步增长,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同时,抓实抓好以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栽树工程”,仅去年一年就引进了1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桥梁促成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紧密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全市科技创新生态和环境氛围渐趋浓郁,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全市企业创新蝶变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据统计,2015年以来的4年间,宁波累计已有157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江丰电子姚力军博士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成为宁波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浙江在线记者梁臻摄)

51项获奖成果中,企业参与完成的有35项,占获奖总数比重超过五分之三,其中,企业独立完成的成果有9项,产业化导向下的企业科研创新取得突出成效,企业成为宁波科技创新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由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完成的“重大基础装备专用多元高强耐磨铜合金产业化开发”项目,通过对黄铜合金成分设计、制备成形、热处理等关键技术的攻关,解决了高强耐磨黄铜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短以及材料微观组织不均匀等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在变质处理和基体、耐磨相形貌尺寸控制方面都有重大创新突破,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于高速重载精密轴承、高性能液压元件的多元高强耐磨黄铜合金,并实现产业化生产。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新产品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能均提高10%左右,技术水平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可替代进口。目前,该项目研发的新产品已在国内10多家企业生产应用,得到市场的认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成果丰硕,科研与产业化结合更加紧密。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和宁波东浩铸业有限公司协同完成的“模具表面激光增材仿生再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省技术发明三等奖。该项目针对压铸模具生产制造中存在的模具寿命短这一突出问题,从仿生角度出发,通过对耐磨损、抗疲劳生物原型等的研究,利用激光增材实施仿生强化及修复再制造,将生物耐磨损、抗疲劳结构在模具表面加以“复制”,形成耐磨损、抗疲劳的仿生结构层,从而大幅度提高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攻克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成效突出,科技创新成为提升行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由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共同完成的“显微图像质量提升技术研究应用”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目前高端显微镜的市场共有200多亿人民币,但国产高端显微镜市场占有率仅为1%,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主要就是高清晰显微成像处理技术及高端显微物镜研制技术。为有效破解这一“卡脖子”技术,永新光学联合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组建攻关小组,从成像系统链路出发,研究图像退化机理,针对大视野高分辨率半复消色差物镜研制、低噪度荧光显微成像、高分辨率数码图像实时分析处理、多系统和多终端数码图像共享等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建立高品质显微光学成像系统开发及人眼视图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出高信噪比荧光成像技术和多终端自适应视网膜高分辨显示技术,有力提升了高端实验室显微镜和成像镜头的技术水平。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成果在系列高端实验室显微镜及互动系统、成像镜头产品中进行应用,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2.24亿元,利润4468万元,税收1022万元。

新闻链接:

获奖项目列表



编辑: 周文丹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