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 城事热点 > 城市快报  正文

从贫瘠之地蝶变为全国文明村,“浙东红村”走出小康路
2018-11-26 16:16:50 来源: 甬派客户端


  一封“家书”,倾注着总书记与革命老区人民15年的深情。

  今年3月1月,春晖映大地,杨柳醉春烟。余姚横坎头村的党员群众没想到,短短两周,他们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就有了回复:“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时隔15年,总书记又一次为横坎头的发展指明方向。

  15年栉风沐雨,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横坎头村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的新路子。如今,该村从十多年前的贫瘠之地,蝶变为全国文明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02年的29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6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700元跃升到2017年的27568元,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于全国革命老区前列。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不忘嘱托,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

  2003年春节前夕,刚刚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15年前,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个公厕,路边还有不少粪缸,真是穷得叮当响。”村党委书记张志灿回忆,当时翻开村委会的账本,上面写着“未付账款45万元”。

  2003年春节过后不久,习近平给横坎头村的党员群众第一次回信,鼓励他们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接到回信,村民的士气一下子提起来了。”张志灿说。

  留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从整治村容村貌入手。

  红色党建引领老区绿色发展。“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冲锋在前,是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那时候,部分村民直接把垃圾倒到溪坑里,阿灿书记带着大家跳进溪里,把垃圾捞上来。”横坎头村原妇女主任孙小莲回忆,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的卫生意识逐渐提高,美丽乡村的“底色”被逐步擦亮。

  村庄整治时,有党员不计较个人得失,提议将公共厕所建在自己家旁;村党委委员石晓光对补偿条款二话不说,带头拆了两间祖宅……不仅党员如此,红色基因流淌在每一个老区百姓的血液里。2004年,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开始修缮,住在附近的黄志尧不仅自己带头签约,还帮着村干部动员其他住户。

  发展红色旅游,壮大特色农业

  谨记教诲,“浙东红村”走出小康路

  按习近平“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的要求,横坎头15年来走出了一条绿色农业和红色旅游“齐头并进”的发展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2003年春天,张志灿在村里几株果实满枝的樱桃树上发现了致富新路,他和村干部动员村民种植樱桃树。没想到,村民担心种不好赔了本,谁都不敢种。“村集体先闯出一条路,成功了再带着群众干。”2003年,村集体流转100多亩土地,种下第一批樱桃树苗。

  第二年,樱桃树开始挂果,引来不少游客。看到“甜头”的村民跃跃欲试。这时,村里将价值10万元的树苗免费发给村民,并请来宁波农科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几年间,横坎头1000多亩农田有八成种上了樱桃树,亩产效益最好的超过3万元。 一颗红果富了村民,给村民带来红红火火的日子,拉开了横坎头发展小水果的序幕。每年4月下旬,红宝石般的樱桃抢先挑动味蕾,然后杨梅、水蜜桃、猕猴桃、冬枣等水果接连上市。

  游客日渐增多,但村里没有就餐场所,成了村干部的“心头痛”。办农家乐,谁能带头?他们把目光集中到经营过点心店的黄彭勋身上。“当时我们全家在镇海打工,阿灿书记第一次来是2004年,我一口回绝了。”黄彭勋说。被称作“蚂蝗书记”的张志灿不撞南墙不回头,2005年他再次来到镇海邀请黄彭勋回村创业。彼时,黄彭勋也在村里不断增多的游客中觉察到了商机。2006年9月,黄彭勋办起了全村首家农家乐——百丈农家饭店。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生意日渐红火。“百丈农家”的成功点燃了周边农户兴办农家乐的热情,村党委、村委会通过成立农家乐协会、举办厨艺培训等方式,引导农家乐提升改造、打响品牌。

  如今,黄彭勋女儿黄玲玲已成为“百丈农家”的掌门,她说,“十几年前起步的农家乐,带动了村里新鲜蔬菜、红薯粉丝等土特产的销售,成为‘接二连三’的‘二传手’。”而十几年前落户横坎头的樱桃,如今“既卖产品,又卖风景”,早已是“农旅融合”的“推手”。

  引进新项目,培育新业态

  牢记指引,乡村振兴开启新征程

  尺笺暖人心,号角催人进。习总书记重要回信后,余姚编制了横坎头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新业态风生水起,新项目接连入驻,横坎头村再次生机勃发。

  村委会主任成灿林说,来村里走走逛逛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家都想看看“浙东红村”的新变化、新气象。如今,横坎头村正在创建3A级景区,兼具土特产销售功能的游客集散中心已经完工,充满浙东乡村特色的农民广场也已建成。总投资32亿元,已于10月31日动工的“山水绿活”度假区,部分项目落户在横坎头。

  拉长产业链,培育新业态,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要让游客吃好,还要把他们留下来住两晚。” 成灿林说。四处寻找“美境”的陈世皓,来到横坎头后被优美的环境和村干部的真诚所打动,他决定在这里打造一座具有文艺范的民宿。今年春天,陈世皓的“作品”——稻田里度假客栈一开张,便成为“网红”民宿。目前,横坎头村农家乐、民宿产业的年营业额超过了2350万元。

  横坎头的蓬勃发展留住了陈世皓这样的“外地文艺青年”,也吸引了高学历的青年才俊回乡。梁弄大食堂创始人黄徐洁2014年在德国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到余姚,“本来有机会留在德国,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决定回到家乡横坎头。”在梁弄大食堂成功的基础上,今年8月,黄徐洁在横坎头办起可供300多人同时就餐的农家饭店,为红村旅游业再添一把火。

  红村蝶变,老区逢春。在横坎头村村委会的办公大厅里,墙的正中位置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张志灿说。

  横坎头,正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鼓舞和指引下,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编辑:徐挺


编辑: 仇欢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