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正文

儿童友好,宁波的样子
2024-04-02 10:00:4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应磊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4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应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体育运动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对“从娃娃抓起”的表述一定很熟悉。如今,“从娃娃抓起”有了新的时代好意——为娃娃抓好城市,让城市对儿童更友好。

城市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也是儿童的。一座理想的儿童友好城市,应该是什么样?

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于第二次人类居住会议上正式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倡议”,这一倡议旨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创建安全、包容、充分响应儿童需求的城市和社区。

去年4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联合发文,确定宁波市列入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城市发展更好为娃娃,一年时间,宁波这座城市为娃娃改变了什么?娃娃们是否更好共享这座城市?

理念之变,融入儿童视角

儿童友好,理念须先行,政策为先导。

有专家表示,真正的儿童友好城市,不是把儿童当成未来的城市主人,而是把儿童当成今天的公民来重视。城市怎么样,儿童的未来便会怎么样;儿童怎么样,城市的未来便会怎么样。儿童友好城市,什么标准来支撑?当俯下身子,体验“一米高度”看世界的时候,一切都会有新的可能。“1米高度”理念——以孩子们视角的高度看城市——为城市治理者提供了参照。

这就意味着,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不能只考虑成年人的需求,也应常思儿童之需,大至宏观政策的制定,小到一桌一椅的配置,都要考虑得更细致,让孩子们享有安全、便捷、舒适、包容的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环境和服务。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关键在于“儿童需要什么,而非成人愿意给什么”。在宁波,一场关于儿童友好的城市顶层设计正在推进,全省首个儿童友好城市研究院成立,组建34名专家组成的智库,开展《构建生育友好社会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对策研究》《宁波市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指数》等课题研究。

北仑区以“一米高度”视角绘制的地图

北仑区是全国儿童友好城区创建先行先试区,正在为宁波全域“打样”。去年,该区发布宁波第一份以“一米高度”视角绘制的地图,以“1张主图+11张附图”的形式展示,覆盖北仑全域文体空间、实践基地、儿童之家、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母婴室等适儿化公共场所点位,以及游学路线。

主图以北仑区域地图为基础,详细标注了全区最具代表性且适合儿童游览、参观、体验的公共空间。11张附图则具体细化了辖内11个街道的各个点位。这其中包括,小港街道的贝发文创研学基地、北仑区儿童友好综合文体中心等儿童高频玩乐的区域和场景。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北仑区的“微改造”被绘于地图。地图几易其稿,大到地图的呈现方式、主干路及点位的补充和反复确认,小到字体、颜色的数次调整。正是在理念上更多融入儿童的视角——比如健身设施的尺寸有没有考虑孩子的身形大小?路标设计有没有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星星点点的改变,让“儿童友好”从概念落地为实景。

营建之变,丰富应用场景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托育、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身安全、福利保障等诸多领域。

细节入微,才能让场景更加友好。放眼世界,儿童友好这件事不可谓不重视,但只有让每一个细节更加具体,才能让场景充满善意。

比如,丹佛市素有“美国第一儿童友好城市”之称,以打造“见学地景”模式闻名。所谓“见学地景”,就是将小学游戏场地改造成了更加具有创新的玩耍和学习空间。以前的学校游戏场地只有碎石和老旧的游戏设施,而现在多变的设计和游戏设施可以激发孩子们更多的创造力。

在国内,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儿童友好已经成为城市治理一项重要内容。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推动全社会践行儿童友好理念作出详细部署。

宁波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品牌发布暨第十届家庭文化节活动

梳理各地政策和环境建设,不少区域存在简单雷同,缺乏细节的关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0—17岁儿童人口为2.98亿,占总人口的21.1%。在宁波,18周岁以下的儿童约有14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3%。

面对如此数量的儿童规模,每一项政策和建设,因为具体而充满善意,因为差异而充满温度。宁波分类施策提升服务品质,按照“共性+个性”菜单模式,分类梳理细化各个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功能定位和环境建设,统筹抓好安全教育、义务教育“双减”、“家门口入托”等重点工作,让人文关怀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细微处着手,成年人对儿童的善意更加生动。比如,宁波提质建设一批儿童友好学校、社区、病区。推进滨水空间、运动场地等适儿化改造,建成最美上学路100余条。又比如,宁波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亮眼工程”和“清凉工程”,全市中小学普通教室灯光达标率达100%,空调安装16670间,学生宿舍安装空调35781间。

省三星级妇女儿童驿站——象山塔山社区打造儿童友好优护队伍

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对儿童更加友好,宁波用“微改造”推进全域儿童友好。鄞州万象汇——宁波首个“儿童友好商圈”。在这里,可以看到童趣满满的钢琴阶梯、50多平方米的“儿童议事厅”、1000多平方米的“露天游乐场”、5个楼层均配备设施齐全的母婴室和亲子卫生间……

社会之变,降低生养成本

不容否认,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实际上是对未来的投资。换句话说,对儿童友好就是对城市的未来友好。

在宁波市妇联有关负责人看来,“儿童友好城市的受益者不仅限儿童,还利于吸引和留住越来越重视子女幸福的创业者和建设者,培养更多未来人才。”

儿童友好,要实现全社会整体变革,降低生养成本,让城市高质量发展。根据《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儿童友好城市需要具备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等“五大友好”。

宁波在“五大友好”的基础上,创新加入了“儿童产业友好”和“家庭生育友好”,形成了“5+2”友好体系。宁波正在形成共享营造良好氛围,着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创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携手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

前不久,宁波市民王女士15个月大的宝宝终于学会了走路,她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由于宝宝开步晚,她曾来到宁波市海曙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咨询。经过相关评估测试,中心工作人员对症施策,每天对孩子下肢肌肉进行抚触干预,引导宝宝扶物站立,帮助其学会走路。

海曙区托育机构 海曙区卫健局供图

海曙区打造的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投用,承担全区托育服务指导、高质量婴幼儿早期发展、家庭养育和托育从业人员实训等服务,真正实现医育结合、全面照护。海曙区加快发展“医疗保健+社会托育”新型托育模式,推动医育结合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

目前,海曙区托育机构与基层医疗单位已实现100%签约服务,建立起医疗卫生机构、托育机构和育儿家庭间的互动通道,为全区1.8万余名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安全可及的医疗保障。

降低全社会生养成本,实现“家庭生育友好”。

宁波提高婴幼儿医保待遇和报销比例,婴幼儿医保参保财政补助由660元提高到1000元,医保报销比例为80%至90%,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提升早期服务水平,打造“家门口”入托工程,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97个,镇乡(街道)托育机构覆盖率达到98.7%。

感受儿童所需,给予全方位、全周期呵护,这是一座城市的担当,更是远见。


编辑: 周文丹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