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正文

全省唯一的正高级职称乡镇农技员王旭强:做农业,蛮有趣的
2023-01-04 09:41:22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童奕潮 周品品 共享联盟·慈溪 冯 茜
江在线-宁波频道1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童奕潮 周品品 共享联盟·慈溪 冯茜)“你瞧,这个就是蓟马啃食留下的‘证据’。这种小虫子专门刺吸植物的汁液!”半蹲在田垄里,59岁的王旭强拔起一株叶脉发黑的草莓幼苗给记者“科普”道,“蓟马这种害虫对草莓产量影响很大,这两年我们一直在研究,是否能在育苗环节就把它消灭掉。”

作为慈溪市坎墩街道的一名基层农技员,这样的田间“巡诊”是王旭强的日常。防治病虫害、推广新品种、组织培训……一年到头,王旭强忙这忙那,脚步不停。农户看到他都会亲切地喊声“王老师”。

农技员是一个传统岗位,听起来带着乡土味,王旭强却很能“赶新潮”。从业40年来,他钻研新技术、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引进推广新品种近30个,推广面积4万余亩,主持参与20多个农业科学研究项目,发表了50多篇论文。去年,他评上了推广研究员,成为全省唯一一位正高级职称乡镇农技员。

建10多个微信群的超级群主

一双旅游鞋,一件休闲夹克。走在慈溪坎墩现代农业园区的田间小路上,王旭强脚步轻快,一点不像是“60后”。

“这段时间天气低温多雨,草莓容易发生灰霉病,夜里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冻。”草莓田里,王旭强手把手指导一名年轻农户进行覆膜操作。

1982年,农校毕业的王旭强到坎墩镇当起了乡镇农技员。一转眼,王旭强已在田间地头干了40年,昔日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成了农户眼里啥都懂的“王老师”。“我们那届学生,到现在还在搞农业的估计也就两三个人。”王旭强笑着说,自己不是没机会跳槽,但他总觉得自己是吃这碗饭的,非干出点成绩不可。

农技员的主要任务是帮农户解决技术问题。王旭强脑筋活、爱琢磨,不少疑难杂症到他手里“药到病除”。前不久,农户胡泽家的十几亩草莓忽然发生了烧叶状况,叶片变得焦黄。王旭强到现场一看,很快断定是施肥不当引起的。“草莓刚种下去比较娇嫩,随意施肥很容易造成土壤盐分高,植株水分吸收不进去。”王旭强当即给胡师傅提出了补救建议,并在草莓群里提醒其他农户,一定要肥水同施。

“那次多亏王老师及时赶到,不然今年的收成就要泡汤了!”说起王旭强,胡泽竖起大拇指。

一个多小时转下来,记者后背都出了汗,走在前头的王旭强却仍步履轻快。“这个季节温差大,多跑跑,地里的情况才能随时掌握。”他说。没考出驾照前,王旭强骑着一辆自行车,跑遍了坎墩的角角落落。如今有车了,农户碰到了什么技术难题,王旭强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情况、帮忙出点子。因为技术好、人又随和,当地不少农户都跟王旭强成了好朋友。

根据作物种类不同,王旭强建起十多个技术服务微信群,自己当起“超级群主”;为提高病害防治效率,他又专门申请了手机网盘,将多年来的处置病例逐一存档。

“网盘里差不多有5000多张照片了,最早的估计有10多年历史了。”王旭强告诉记者,每种病害都有不同特点,有的病害看似差不多,原理完全不同。“有了这些照片,一旦发现状况就能第一时间进行对照分析,很方便。”

不断钻研新技术的老专家

熟悉王旭强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爱研究、善研究的人。“农技人员不仅要会看病治病,还要帮农户进行精细化管理,不钻研可不行。”王旭强说。

在慈溪,小番茄新品种因为效益好,颇受当地农户青睐。但王旭强发现,慈溪当地农户在种“浙樱粉1号”时没有打顶(掐去作物的顶尖使之增产)的习惯。“这个种植习惯直接影响产量。”他介绍,打了顶的小番茄两个枝条能平衡结果,比不打顶能结更多的果,而且品质也更好。于是,王旭强手把手教农民如何打顶。这个新技术很快在农户中推广开来。

又一次,王旭强注意到另外一个番茄新品种“黄妃”的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农户们很犯愁。王旭强在查阅大量资料并进行试验后发现,这个品种应该进行疏花疏果,通过人为去除过多的花和幼果,才能保证整个花期都能产出优质的番茄。

“果蔬的品质上去了,价格也就能卖上去。农业可不能光看产量啊!”聊起近两年的研究成果,王旭强语速飞快,语气中颇为自豪。

瞄准增产增收的目标,王旭强和种植户紧密合作,从一两亩的小范围试种到几十亩的推广示范,一个个农业科技新项目在坎墩现代农业园落了地。在大学生农创客胡晶金的农场里,记者发现了一块“迷你”试验田,这是王旭强专门开辟出来做研究用的。番茄疏果、花生培土……一项项说明书里没有的新技术,在这里得到验证。

“农业就是这样,一项新技术必须亲自试过才知道有没有用。”王旭强不但自己爱钻研,还乐于给农户搭建平台,鼓励大家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组织座谈会、开田间课堂……在他的带动下,农户们的种植水平进步很快,“有的大学生农民在某些方面已经比我还要专业了!”王旭强骄傲地说。

在王旭强的努力下,坎墩街道一改多年来种类单一、经济效益不佳的状况,农产品名气大了,销路也打开了。目前,坎墩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樱桃番茄种植基地,“浙樱粉1号”樱桃番茄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草莓、红美人、阳光玫瑰葡萄……园区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客商不断。

开拓农业发展新思路的指导员

冬日的农业园里,仿佛空气里都是丰收的味道。

“早些年这边的田都是微盐碱性土壤,种什么大家都没信心,荒废率很高。”王旭强感叹道,现在勤快的农户一年收入能达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很多人抢着来这边种地。

2004年前后,在王旭强的建议下,坎墩街道出台扶持政策,从外地引进了一批技术农民。正是这些技术农民,为当地打开了农业现代化的大门。

王旭强是农技员,更是当地产业发展的指导员。在他看来,农业要发展,软硬件都要跟上,乡镇农技员这个工作要不断有新思路。

“不能光是技术指导,还要尝试把好的项目引进来,把农民的果蔬业务推介出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理念。”王旭强说。

这两年,王旭强一有空就给农户上课。课堂上他不光讲病害防治,还讲农业发展新趋势以及自己的一些体会感想。由于内容新颖、接地气,农户们抢着来听,甚至不少其他县区的农户也跑来听课。最近这两个月,就有来自奉化、宁海等地的好几批种植大户、村干部来坎墩取经。

“现代农业讲求效益,效益从哪来?从优良品种里来,从技术革新上来,也从标准化生产、高效物流管理等环节里来。”针对这些新课题,王旭强一边学,一边思考。

去年,坎墩街道举办了第一届草莓节,短短一个上午就为园区引来上千客流。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小番茄品鉴会”帮农户开拓了眼界,提高了种植技术。王旭强不仅帮着策划这些新活动,还东奔西跑申请经费、邀请专家……忙得不亦乐乎。

如今,王旭强这个老农技员又有了不少新任务——前年,坎墩街道成立了劳模工匠(农业)创新工作室,王旭强积极整合资源,为农户提供从品种到技术再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这段时间,街道谋划的新农人孵化基地项目加快建设,王旭强要对初来乍到的农创客们进行“入门”指导。

59岁的王旭强,已经快到退休的年纪,却仍一刻也停不下来。“农业蛮有趣的,只要大家有需要,我就会继续做下去。”他说。



编辑: 周文丹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