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宁波频道  正文

从“甬优”看一粒种子的雄心
2021-01-08 09:47:1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方彦东 康庄严

“甬优”系列参与长江中下游品比大会。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1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方彦东 康庄严)仓廪实,天下安。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保粮食能源安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去年以来,从“三农”顶层设计到“六保”政策举措,党中央一系列关于粮食安全的表述,不仅传递出特殊年份以特殊举措重农抓粮的明确信号,更为“十四五”提出了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深远命题。

保障粮食安全,“藏粮于技”是关键一招。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一支以马荣荣研究员为核心的科研团队攻克多项世界级难题,先后育出63个性状鲜明的“甬优”系列杂交稻种,累计推广面积达5200多万亩,增产稻谷超过41亿公斤,打破多项高产纪录的同时,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展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面对以核心技术创新引领的新一轮种业竞争,“甬优”准备好了吗?

从无到有

廿年育出63个品种

冬日晴暖,收割完毕的实验田在阳光下金光点点。这个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郊的种业基地,宁波市农科院研究员马荣荣与同事们一扎根就是好多年。

“‘甬优6号’是第一个大家公认的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解决了转色差的问题,制种产量也上去了;‘甬优12’高产和株型结合得特别好,在许多方面实现了育种专家对超级稻的设计目标……”得知记者要来采访,马荣荣团队核心成员、57岁的陆永法专门准备了一份材料。在一张老式信笺纸上,他用圆珠笔认认真真勾勒出“甬优”的“大事记”:哪个年份,解决了什么技术难题,新品种又有哪些性状特点……“成果太多,写下来就不会弄错,你们看得也清楚点。”

小小信笺纸背后,是一场漫长的种业技术攻坚战。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稻作育种经历着20多年发展高峰之后的一个低谷,粳稻杂交因为纯度不高、增产优势不明显等问题难以为继。“我国4.7亿亩粮田中,籼稻区粳稻区大致六四开,籼稻杂交成功了,粳稻不能落后。”马荣荣团队立下“军令状”,保证5年内育出增产10%的杂交粳稻。

水稻育种,关键是要找对方向、找准突破口。针对粳稻杂交纯度不高这个业界公认的技术难题,马荣荣团队把突破口聚焦在了亲本创制和种子生产环节。经过长达数年的攻关,2000年,杂交粳稻“甬优1号”诞生,成为我省首个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的稻种,当年就推广了20万亩。甬优2号、3号、8号……粳粳杂交的“禁区”就此被打破。

杂交优势越明显,杂交技术也越繁复。由于遗传距离远,籼粳杂交后代普遍存在结实率低、植株偏高、转色差、充实度差等问题,因此也被公认为水稻育种的世界难题,近半个世纪没有突破。从何入手?

通过对每年几万份育种材料的比照,马荣荣发现,由常规组提供的宁波二号转育成的不育系,经过3年与籼稻杂交测配后,部分组合穗形硕大、谷粒饱满。从塑造理想株型入手,团队集中资源持续强化对诱导水稻优势性状集聚、变异、稳定等关键技术的攻关。2004年,以“甬粳2号A”为母本培育的“甬优4号”“甬优6号”横空出世,为籼粳杂交打开了新世界。

紧扣生产实际,直面技术难题。多年来,马荣荣团队共育成“甬优”系列杂交稻品种63个,其中超级稻7个,国审品种11个。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科研人员的执着研究、各级种子管理部门的精准扶持,宁波创新实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开发模式也起了相当大的助推作用。

“一体化就是把种子研发、产品推广、技术服务等统一起来,不但使育种目标更贴近生产实际,还能加快良种繁种效率,加快优质稻种的推广速度。”宁波市农科院院长陈若霞说。通过与宁波市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入合作,“甬优”摸索出了品种产业化的一条独特路径:在种业公司精准运作下,新品种迅速推向市场,与此同时,公司销售收入又部分投入到育种研发,从而形成创新闭环。目前,仅仅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的育种经费就超过500万元。

技术人员在提取质粒。

从省内到全国

优化模式助良种推广

“品种本身过硬,专家们的技术指导也很细心。”上个月中旬,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专家组公布了奉化区江口街道三迸桥村麦浪农场的测产结果, 该片水稻以801.79公斤亩产刷新了“连作晚稻百亩方最高产”的浙江纪录。这让农场主竺海龙喜出望外。

良种配良法。早在十几年前,“甬优”水稻刚有了点名气时,我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就积极开展高产攻关,探索不同种植模式。手栽稀植、再生稻、连晚迟播……一个个新方法的推广不但提高了新品种的栽培成功率,也让农户吃到了增收的“定心丸”。

种业成果产业化,尤其需要技术支撑。从2016年开始,结合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子课题)等的实施,宁波市农科院联合中国水稻所、宁波市农技推广总站将“精准播种机插”“定量缓释施肥”等先进技术整合成套,为“甬优”稻种保驾护航。

“用绿色、安全、高效的办法,实现水稻增产潜能的充分释放。”从水稻繁育到植保研究,从事了几十年农业的陈若霞深知种业创新的艰难。“‘甬优’不但结合了籼、粳两大亚种的优势,在生长特性上也与普通杂交品种不同,这给减量增效研究提供了空间。”

经过植保团队反复试验,而今,“甬优”一些品种已能做到保证高产的同时,节省连晚机插用种量25%、化肥农药用量30%以上。对种植户来说,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受益。

除了栽培模式的不断优化,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是“甬优”加速产业化的另一个秘密武器。

在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克锋的办公桌上,一束束标记着不同编号的稻穗引人注目。“这些都是经销商刚刚送来的。”蔡克锋说,每年年底,全国各地经销商都要齐聚宁波开大会,除去新品种推介,技术上的交流大家最为看重。“同一个品种,有的地方种得好,有的地方却种不好,具体原因从这些稻穗上就可分辨出一二。”蔡克锋告诉记者,除了帮经销商“把脉问诊”,推广人员每年还要安排大量时间走到田间。

“高产示范方要看,试验田要看,全国各地的区试也都要参加。眼见为实,方法对不对,看了就知道。我们常开玩笑说自己就是育种团队的‘腿和眼睛’,一年到头待在办公室的时间少之又少。”蔡克锋说,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配套栽培技术,以点带面,示范推广。看似“老套”的品种推广模式,加上用“两条腿”跑出来的点对点精准服务,成了“甬优”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一大特色。

“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我们的宗旨就是帮助农民提高良种的消费能力。”蔡克锋说。如今,“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省内种植面积占比已连续7年位居榜首,育成品种推广到苏、皖、赣、闽等12个省市。从黄河入海口到长江上游再到中越边界,甬产籼粳杂交稻“南延北扩西进”的趋势日益显现。

马荣荣在田间查看水稻生长(资料照片)。

从好种到好吃

创新研发拉长产业链

良种选育既关乎粮食安全,也是提升国家粮食消费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攻克了籼粳杂交从无到有的世界性难题后,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将高产与优质相结合,实现育种产业的转型升级。”陆永法说。

持续提升产量、抗性及广适性等基础性能之外,马荣荣团队很早就开始围绕籼粳杂交稻的适口性等关键指标进行攻关。“甬优15”“甬优1540”“甬优7850”等品种都评上过“浙江好稻米”,2020年,“甬优17”和“甬优4901”又获评“浙江好稻米”金奖。在2019年11月召开的全国超级稻现场观摩交流会上,“甬优538”“甬优7850”双双上榜全国十大优质粳型超级稻推广品种。

相较“高产”,选育“好吃”稻米其实更不容易。陆永法介绍,为把“好吃”的组合找出来,他们在基地添置了几十台电饭煲,晚稻收割后的一两个月里,团队核心成员要试吃超过1000种新组合。“不光要吃,还要把饭相、食味、香味、松散度等指标一一记录下来,这些数据都是下一步选育工作的基础。”

“甬优”水稻育种团队(资料照片)。

为提高优种选育的效率,近年来,马荣荣团队还大胆探索以分子标记为代表的现代生物育种模式。距离基地办公楼数百米之遥的一排平房里,唐志明博士正通过一台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将事先采集的一组水稻基因样本放大。“分子标记可以让选材更精准。”唐志明举例说,过去稻米的香味都靠鼻子去闻,但是米香没标准,难以量化,现在用标记的办法就很容易筛出带有香气基因的育种材料。“每个人的感知力不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以把很多人为的干扰因素排除掉,从而提高育种的精确度。”

借助先进技术的引入和试验网络的持续拓宽,“甬优”家族加速壮大。“从2015年开始,我们的新品种数量开始有了跨越式发展。之前的15年里,‘甬优’品种一共育出了30个,之后的5年就增加了30多个。”陆永法介绍。

良种选育稳扎稳打的同时,宁波市农科院还加大科研投入,围绕杂交水稻的增产机理等基础命题深入探究。“‘是什么’搞懂了,还要弄清楚‘为什么’。这也是核心技术。” 陈若霞介绍,目前,该院技术团队正在对30多份杂交水稻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与常规水稻比较,分析其高产、高抗的关键位点所在。“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但是一旦有新突破,对杂交水稻育种的推动作用将不可估量。”

稻米好不好吃,还与加工方法有关。瞄准“甬优”稻米的贮藏、粗加工等关键环节,宁波市农科院加工所团队正联手中国水稻所等开展深入攻关。“某个品种为什么好吃,有哪些风味物质,怎样保存保鲜效果最佳?通过一系列新技术的引入,我们尝试把每一个‘甬优’品种的美味‘指纹’都绘制出来。以此为起点,还可以与食品加工等下游企业合作,提升‘甬优’的品牌价值。”团队负责人朱麟介绍。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这也是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做精、做强品种选育的基础上,拉长稻米产业链,用心做好从种业研发、生产再到消费的整个文章。”陈若霞说。



编辑: 周文丹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